《赠大禅寺昉上人》

时间: 2025-01-11 11:48:51

佛屋参差傍水涯,天然富贵属僧家。

油幢碧立当轩竹,步障红围绕槛花。

隐隐磬声春书永,停停塔影夕阳斜。

白头道者留连客,自汲山泉煮石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大禅寺昉上人
作者: 黄庚 〔宋代〕

佛屋参差傍水涯,
天然富贵属僧家。
油幢碧立当轩竹,
步障红围绕槛花。
隐隐磬声春书永,
停停塔影夕阳斜。
白头道者留连客,
自汲山泉煮石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大禅寺的优美景色和宁静氛围。寺庙的建筑参差不齐,依偎在水边,给人一种自然的富贵感,这种富贵是属于僧侣的。寺前的油幢(佛教的灯具)在青竹的映衬下愈加显眼,围栏周围盛开着红花。隐约传来的磬声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永恒,而夕阳的余晖洒在塔影上,显得格外迷人。白发老道士在此留连忘返,自己取山泉水煮茶,享受这份宁静与悠然。

注释:

  • 参差:形容建筑物高低不平,错落有致。
  • 油幢:佛教用的灯具,象征光明。
  • 步障:指围栏,通常用于保护花草。
  • 磬声:磬是一种打击乐器,常用于寺庙中,有宗教仪式的意味。
  • 夕阳斜:夕阳西下,光线斜射,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庚,字景深,号岚山,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以清新脱俗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黄庚游览大禅寺时,受到寺庙环境与僧侣生活的启发,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佛教文化的尊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禅寺的风貌与氛围,诗人用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寺庙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提到的“佛屋参差傍水涯”,让人感受到寺庙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水边景象。接下来的“天然富贵属僧家”,则将注意力引向了僧侣的生活,强调了自然之美与精神富贵的结合。

“油幢碧立当轩竹,步障红围绕槛花”生动地描绘了寺庙前的景致,色彩鲜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接下来的“隐隐磬声春书永”,则通过声音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安宁与平和。最后,白头道者自汲山泉煮石茶的画面,象征着隐者的自得其乐,进一步突出了诗中所营造的超凡脱俗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音韵的和谐,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禅宗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佛屋参差傍水涯:佛教建筑错落有致,依偎在水边,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2. 天然富贵属僧家:这里的富贵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与自然的融合,体现了僧侣的生活状态。
  3. 油幢碧立当轩竹:油幢在青竹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新,增添了寺庙的生机。
  4. 步障红围绕槛花:围栏周围的红花让整个环境显得更为热闹而美丽。
  5. 隐隐磬声春书永:隐约传来的磬声伴随着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永恒的生命。
  6. 停停塔影夕阳斜:夕阳的余晖洒在塔影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7. 白头道者留连客:白发老道士在此流连,表现出他对这美好环境的喜爱。
  8. 自汲山泉煮石茶:老道士自取山泉水煮茶,体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富贵”与自然结合,体现了精神的富足。
  • 拟人:通过“隐隐磬声”赋予声音以情感,让人感受到春的永恒。
  • 对仗:如“油幢碧立,当轩竹”,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佛教文化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佛屋:象征着宁静、智慧与信仰。
  • 水涯:水边的环境,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纯净。
  • 油幢:象征光明与启迪。
  • 磬声:代表佛教的仪式感与内心的平和。
  • 山泉:象征自然的纯粹与生活的简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黄庚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油幢碧立当轩竹”中“油幢”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佛教的灯具
    • C. 一种食物
    • D. 一种乐器
  3. 诗中提到的“白头道者”是指什么样的人?

    • A. 年轻僧侣
    • B. 白发老者
    • C. 旅行者
    • D. 商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by 李白
  • 《静夜思》 by 李白
  • 《山居秋暝》 by 王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黄庚的诗更侧重于佛教文化与精神生活的结合,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哲思。两者在意象上都有山水的存在,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黄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