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雅久寂寞,吾思见其人。
杜君诗之豪,来者孰比伦。
生为一身穷,死也万世珍。
言苟可垂後,士无羞贱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风雅之事已经很久没有人关注了,我渴望能见到那些风雅之士。杜甫的诗才横溢,后来的人中又有谁能比得上他呢?他生前虽身处贫困,但死后却被世人珍视。只要言论能够流传后世,士人就不必因贫贱而感到羞愧。
注释
- 风雅:指文雅、高尚的情趣和风范。
- 杜君:指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 豪:这里指才华出众、气魄宏伟。
- 万世:意指千秋万代,形容时间长久。
- 士:指读书人或有志之士。
- 羞贱贫:因贫穷或地位低下而感到羞愧。
典故解析
-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以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著称。
- 士无羞贱贫:这反映了古代士人的一种理想,强调即使生活贫困,只要有高尚的理想与追求,便不必感到羞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欧阳修在文学上有着广泛的成就,不仅精通诗词,也擅长散文、史学等领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欧阳修晚期,他在诗中通过对杜甫的缅怀,表达了对文人风雅的追求和对贫贱的无畏。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命运的关注和对诗歌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杜甫的钦佩和对士人理想的追寻。开头的“风雅久寂寞”一语道出了文人之间的隔膜与孤独,这种情感在诗中通过对杜甫的怀念得到了升华。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以其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深邃的社会观察能力,成为后人心目中的楷模。
“生为一身穷,死也万世珍”这句不仅抒发了杜甫一生的苦难,更强调了他在后世的崇高地位。诗人通过杜甫的例子,传达出一种对人生态度的反思与坚持:即使身处困境,只要保持高尚的品德与追求,便能赢得世人的尊重与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社会责任感的关注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使得这首诗在今日仍具备深刻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雅久寂寞:表达了诗人对文雅风范的渴望与现实的落寞。
- 吾思见其人:希望能够见到如此风雅之士。
- 杜君诗之豪:称赞杜甫的诗才与气魄。
- 来者孰比伦:感叹后来的诗人中,谁能与杜甫相提并论。
- 生为一身穷:杜甫生前生活贫困。
- 死也万世珍:但他的诗作在后代被珍视。
- 言苟可垂後:只要他的言论能流传后世。
- 士无羞贱贫:读书人就不必因贫贱而感到羞愧。
修辞手法
- 对比:对杜甫生前贫穷与死后名声的对比,突显其诗歌的价值。
- 排比:诗句中多次使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语势和节奏感。
- 反问:通过“来者孰比伦”的反问,使人思考杜甫的独特地位。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杜甫的怀念和对士人理想的追求,强调了即使面对贫困与困境,仍应保持高尚的追求和理想,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雅:象征着高尚的文化追求与精神追求。
- 杜君:代表着理想的诗人形象与社会责任感。
- 穷:象征着现实生活的艰辛。
- 珍:象征着价值与永恒的影响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杜君”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甫
D. 王维 -
填空题:诗中提到“生为一身___,死也万世珍”。
-
判断题:诗人认为贫穷应该让士人感到羞愧。(对/错)
答案
- C. 杜甫
- 穷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社会现实,但更加强调个人的苦难与国家的动荡。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出更为豪放与洒脱的情感,对比之下,欧阳修的诗更显内敛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欧阳修文集》
- 《宋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