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
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
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
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的山水景色:晨曦初露,月光依然,星星也在逐渐隐去。我在高阁中寻觅着那丹霞的景色,回首时看到翠绿色的山屏。云雾中,树影迷离,山峰的轮廓也在雾气中变得模糊。就在此时,一阵凉风吹来,空旷的山谷里,夜间的萤火虫开始飞舞。
注释:
- 饬装:精心打扮,装饰。
- 侵晓月:晨曦侵袭的月光。
- 奔策:急速的马策,形容迅速的状态。
- 危阁:高阁,意指高耸的楼阁。
- 丹障:丹霞,指美丽的红色山石或云霞。
- 翠屏:翠绿的山屏,指青翠的山峦。
- 迷树影:树影在云雾中变得模糊。
- 失峰形:山峰的形状在雾中消失不见。
- 凉飙:凉爽的风。
- 夜萤:夜间飞舞的萤火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勃(701年-761年),字子安,号靖庐,唐代著名诗人。他以《滕王阁序》而闻名,作品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王勃诗歌创作的高峰期。诗人常常在游历中感受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从而激发出丰富的创作灵感。
诗歌鉴赏:
《易阳早发》是一首描绘清晨山水的古诗,展现了王勃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受力。诗的开篇便以“饬装侵晓月”引入,月亮在晨曦中显得愈加柔和,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新的开始。接着,诗人通过“奔策候残星”描绘出赶路的急迫感,象征着人生的匆忙与追逐。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王勃善用意象,如“危阁寻丹障”,通过高阁的视角,展示了壮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而“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则展现了清晨的朦胧,虚幻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而美妙的氛围,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
最后,“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将整个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凉风的袭来带来一丝清凉,夜晚的萤火虫在空山中飞舞,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饬装侵晓月:诗人用细致的描写表现清晨的到来,月光仿佛在晨曦中被精心装扮。
- 奔策候残星:描绘了晨昏交替的时刻,急速而来,象征时间的流逝。
- 危阁寻丹障:高阁的视野开阔,让诗人能远望到丹霞的壮美。
- 回梁属翠屏:回首望去,翠绿的山屏映入眼帘,形成鲜明的对比。
- 云间迷树影:云雾缭绕,树影变得模糊,给人一种朦胧之美。
- 雾里失峰形:山峰在雾气中消失,象征着事物的未知与不可捉摸。
- 复此凉飙至:席卷而来的凉风,带来清新的气息。
- 空山飞夜萤:夜晚的萤火虫在空山中飞舞,展现出生命的微妙与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侵晓月”与“候残星”来表现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
- 对仗:如“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景物生动鲜活。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向往,体现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月: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残星: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丹障:代表美丽的自然景观。
- 翠屏:象征着生命的绿意与生机。
- 树影:体现自然的神秘与迷人。
- 夜萤: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危阁”指的是什么?
- A. 高楼
- B. 小屋
- C. 平地
- D. 大山
-
句“云间迷树影”中的“迷”字表现了什么含义?
- A. 清晰
- B. 模糊
- C. 迷失
- D. 确定
-
全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悲伤
- B. 快乐
- C. 迷惘
- D. 宁静
答案:
- A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勃的《易阳早发》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均描绘了清晨的景象,但王勃更注重细腻的自然变化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强调壮阔的自然景观与豪情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勃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