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佛迹寺》

时间: 2025-01-10 22:44:37

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馀。

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

颓华临曲磴,倾影赴前除。

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馀。
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
颓华临曲磴,倾影赴前除。
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佛迹寺的景象。莲花座上神像庄严,松树与悬崖间留下圣者的足迹。岁月的流逝使得金色的痕迹变得模糊,地面的石文也显得稀疏。颓败的花木在曲折的石阶上显得孤独,影子倾斜着投向前方的空地。人们不禁感叹,陵墓与山谷是如此遥远,转眼间就仿佛看到了虚幻的化城。

注释:

  • 莲座:佛教中常用的座位,象征纯洁和神圣。
  • 松崖:松树生长在悬崖上,形象地描绘了寺院所在的环境。
  • 金迹:指佛像或神灵留下的金色痕迹,象征着神圣的存在。
  • 颓华:形容枯萎的花木,暗示岁月的流逝。
  • 化城:佛教中指幻化出来的城池,象征虚幻与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号摩诘,唐代初期著名诗人,与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其诗风清新俊逸,具有很强的个性和创新意识。

创作背景:

《观佛迹寺》创作于王勃人生的早期,正值唐代盛世,佛教文化繁荣。诗人在游览佛迹寺时,感受到历史与宗教的交融,激发了他的思考与创作。

诗歌鉴赏:

《观佛迹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王勃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与对历史流逝的思考。诗的开头以“莲座神容俨”描绘了佛像的庄严,使人感受到神圣的气氛。接着“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则引发对时间的深思,在岁月的侵蚀下,曾经辉煌的痕迹渐渐消逝,表现出时间的无情。

“颓华临曲磴,倾影赴前除”描绘了寺院环境的荒凉,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最后两句“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生死、对现实与虚幻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情感沉郁而又富有哲理,展现了王勃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莲座神容俨:描绘佛像坐在莲花座上,神态庄重。
  2. 松崖圣趾馀:松树与悬崖中,留存着圣者的足迹,表现出神圣的氛围。
  3. 年长金迹浅:随着时间的流逝,金色的痕迹变得模糊,暗示了岁月的无情。
  4. 地久石文疏:石头上的文字也因时间而显得稀疏,表现出历史的久远。
  5. 颓华临曲磴:枯萎的花木在曲折的石阶上显得孤寂,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6. 倾影赴前除:影子向前倾斜,仿佛在追逐什么,暗示着无常与变化。
  7. 共嗟陵谷远:人们叹息,墓地与山谷远离,感慨生命的短暂。
  8. 俄视化城虚:转眼间仿佛看到了虚幻的化城,象征着对现实的反思与哲学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馀”形成工整的对仗。
  • 比喻:将“化城”比作虚幻的世界,增强了诗的哲理深度。
  • 拟人:影子仿佛有意图地向前倾斜,增强了诗的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佛迹寺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王勃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与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莲座:象征纯洁与神圣,代表佛教。
  2. 松崖:象征坚韧与永恒,表现自然的力量。
  3. 金迹:象征神圣的痕迹,代表过去的辉煌。
  4. 颓华:象征生命的脆弱,暗示时间的流逝。
  5. 化城:象征虚幻与短暂,体现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勃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莲座神容俨”中的“莲座”是什么意思?

    • A. 一种花
    • B. 佛教中的座位
    • C. 一种建筑
    • D. 一种器皿
  3. 诗中提到的“化城”象征什么?

    • A. 真实的城市
    • B. 虚幻与短暂
    • C. 消失的文明
    • D. 一个梦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勃的《滕王阁序》与《观佛迹寺》都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但前者更强调个人情怀,后者则更侧重对佛教文化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勃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