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客柴门枕浪花,
鸣机寒橹任呕哑。
轻舟过去真堪画,
惊起鸬鹚一阵斜。
白话文翻译:
一位江上的客人,靠着波浪拍打的柴门,
寒风中,橹声呜咽,任它随意回响。
轻舟划过,真是如画般美丽,
惊起了鸬鹚,飞起一阵斜斜的身影。
注释:
- 江客: 在江边生活或旅行的人。
- 柴门: 用柴木制成的门,常见于乡间。
- 枕浪花: 靠着波浪,形容水波轻拍的情景。
- 鸣机寒橹: 形容船桨在寒风中划水的声响。
- 呕哑: 形容声音低沉而模糊。
- 轻舟: 小而轻的船。
- 真堪画: 真是值得画出来的美景。
- 鸬鹚: 一种善于捕鱼的水鸟,常被用来捕鱼。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古典典故,但描绘的江边生活和自然景色,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龟蒙,唐代诗人,生平较为神秘,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通常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背景是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常常在自然与人文景观中寻找灵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北渡》是一首描绘江边生活的诗,诗中蕴含着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动的生活场景。诗人的笔触轻盈而细腻,通过简单的场景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画面。开篇通过“江客柴门枕浪花”描绘了一个悠闲的环境,仿佛让人感受到江水轻拍柴门的声音,带来一种宁静和安逸。接着,“鸣机寒橹任呕哑”则展现出舟行江上的孤独与清冷,声响与寒风交织,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轻舟过去真堪画”,诗人在这里用“堪画”一词,将所见的景色升华为艺术品,表现出他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叹。最后一句“惊起鸬鹚一阵斜”,则是生动的画面描摹,鸬鹚的飞起不仅增添了动感,也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递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在简单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深远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客柴门枕浪花: 描写江边的客人,静静地倚靠在被浪花拍打的柴门上,形象生动。
- 鸣机寒橹任呕哑: 船桨在寒风中划水的声音低沉而模糊,传达出一种孤独感。
- 轻舟过去真堪画: 船只轻盈地划过水面,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向往。
- 惊起鸬鹚一阵斜: 鸬鹚因船的经过而惊起,飞起的姿态斜斜的,生动而富有动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 “真堪画”,将轻舟与画作相提并论,突显美感。
- 拟人: “鸣机寒橹任呕哑”,赋予船桨以人的感受,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 诗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江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 柴门: 象征着乡村的宁静与质朴。
- 浪花: 代表了江水的活泼与生动。
- 轻舟: 象征着自由与宁静的生活方式。
- 鸬鹚: 代表自然中的生灵,体现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客”指的是谁?
- A. 渔夫
- B. 旅行者
- C. 农民
- D. 商人
-
“鸣机寒橹”中的“鸣机”指的是什么?
- A. 船的声音
- B. 风的声音
- C. 人的声音
- D. 鸟的声音
-
整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山川
- B. 江水
- C. 花草
- D. 城市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陆龟蒙的《北渡》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江边的生活场景,而后者则强调山中宁静的氛围。两者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各有侧重,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陆龟蒙与他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