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 置酒行》

时间: 2025-02-04 15:25:44

落尘花片排香痕,阑珊醉露栖愁魂。

洞庭波色惜不得,东风领入黄金尊。

千筠掷毫春谱大,碧舞红啼相唱和。

安知寂寞西海头,青𥳇未垂孤凤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尘花片排香痕,阑珊醉露栖愁魂。
洞庭波色惜不得,东风领入黄金尊。
千筠掷毫春谱大,碧舞红啼相唱和。
安知寂寞西海头,青未垂孤凤饿。

白话文翻译:

落花片飘落,留下一缕香气,醉酒后的露水中,我的愁绪悄然栖息。
洞庭湖的波色令人惋惜,东风将美酒引入我的手中。
千竹纷飞,春天的乐章在此谱写,碧绿的舞姿与红色的啼鸣相互唱和。
谁能知道在寂寞的西海之头,孤独的青凤正饥饿地徘徊。

注释:

  • 落尘花片:落下的花瓣,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美好的过去。
  • 阑珊:微弱的,稀疏的,常用来形容灯光或心情。
  • 洞庭波色:指洞庭湖的波光,寓意自然景色的美丽。
  • 黄金尊:指盛酒的器具,象征着美酒和欢聚的时刻。
  • 千筠:指竹子,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繁荣。
  • 青凤:象征孤独和不被理解的境遇。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陆龟蒙(约770年-835年),唐代诗人,字子华,号浣溪,生于江苏,晚唐时期的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乐府诗。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反思时期。诗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陆龟蒙的《相和歌辞 置酒行》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落花、洞庭湖的波光以及饮酒作乐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眷恋。

首联“落尘花片排香痕,阑珊醉露栖愁魂”,描绘了一个醉酒后恍惚的状态,暗示了人生的无常。落花虽美,但终究会凋零,正如人生中的欢聚与离别。接下来的“洞庭波色惜不得,东风领入黄金尊”,则转向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东风的引导不仅带来美酒,更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第三联“千筠掷毫春谱大,碧舞红啼相唱和”,通过千竹和红花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诗人将自己的心情与环境融为一体,传达了一种和谐的美感。最后一句“安知寂寞西海头,青未垂孤凤饿”,则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尽管外在世界色彩斑斓,但内心的孤寂却让人心痛。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孤独的反思,体现了陆龟蒙作为唐代诗人的深厚功底和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落尘花片排香痕:落下的花瓣留下香气,象征着美好的往事。
    • 阑珊醉露栖愁魂:微弱的醉意中,愁绪如露水般悄然栖息。
    • 洞庭波色惜不得:对洞庭湖水色的惋惜,暗示着人生的无奈。
    • 东风领入黄金尊:东风把美酒送来,象征着美好的时光。
    • 千筠掷毫春谱大:竹子随风舞动,春天的乐章在此谱写。
    • 碧舞红啼相唱和:碧绿的舞姿与红色的啼鸣交相辉映。
    • 安知寂寞西海头:谁能想到在寂寞的西海,孤独的青凤正饥饿。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独的感觉与青凤的饥饿相联系。
    • 拟人:让自然景物如竹子、花瓣似乎有了情感。
    • 对仗:如“碧舞红啼”,形成和谐的音韵。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孤独感的深思。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唐代文人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意象分析:

  • 落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易逝。
  • 东风: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 黄金尊:象征着丰盛的饮酒与欢聚。
  • 青凤:象征着孤独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落尘花片”所指的是: A. 飘落的雪花
    B. 落下的花瓣
    C. 停留的露珠
    D. 飘散的云朵

  2. “东风领入黄金尊”中的“黄金尊”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酒
    C. 朋友
    D. 诗篇

  3. 诗中提到的“青凤”象征了什么? A. 友情
    B. 孤独
    C. 爱情
    D. 努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对美酒与人生的热爱。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风光,但《置酒行》更侧重于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陆龟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