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丑·和清真》
时间: 2025-01-11 08:09: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抛绵泪尽,鶗鴂唤万花飘掷。雪泥印痕,飞鸿惊翥翼。渺渺无迹。往日花开处,琐窗人去,顿化青芜国。一春坠梦濒清泽。照影莼波,倾杯柳陌。而今与谁追惜。只朦胧淡月,犹照纱隔。东风吹寂。任轻条弄碧。卷地残英乱,休叹息。秾芳早识过客。趁斜曛一抹,醉颜红极。柔梢袅拂偏吟帻。相忆否镜里吴霜扑簌,病衾欹侧。愁还似夜半来汐。睡复醒小朵窥帘影,依稀见得。
白话文翻译:
又泪流尽了,黄莺唤醒万花随风飘落。雪泥上的足迹,惊飞的鸿雁翅膀。渺渺无踪。往日花开之处,窗边的人已去,顿时化作青苔之国。一春的梦落在清澈的水边。水面上映着波光,杯中倾斜着柳陌的影子。而今与谁一同追忆?只有朦胧的淡月,透过纱窗照耀。东风吹来一片寂寥。任由轻柔的柳条摇曳。满地的残花散乱,何必叹息。芬芳早已识得过客。趁着斜阳一抹,醉颜红极。柔软的柳条轻拂,偏偏吟唱着诗句。曾经的记忆是否在镜中映现,吴霜轻轻扑簌,病中侧卧。愁绪就像夜半潮水般涌来。再次入睡,睁开眼来小花窥视窗帘影子,依稀看见。
注释:
字词注释:
- 鶗鴂:一种鸟类,称黄莺,常用来象征春天。
- 雪泥印痕:指雪化后留在泥土上的痕迹,象征过往的事物已然消逝。
- 渺渺无迹:形容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
- 阁窗:窗户,通常指精美的窗框。
- 秧(yāng):一般指苗,文中暗指新的生活。
- 吴霜:指秋霜,形容景色的变化。
典故解析:
- “东风吹寂”:东风常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这里则暗示着春天的寂寞与流逝。
- “醉颜红极”:醉酒后脸色红润,象征着春日里的欢愉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珍怀,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曾游历各地,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其诗风受到前人影响,但又具个人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春天,正值花开之际,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六丑·和清真》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在春天的情感波动与对往昔的思索。诗的开篇通过“又抛绵泪尽”引出情感,表达了诗人的伤感与无奈。鸟鸣与花落的意象交织,营造了一种春天来临时的美好与哀愁的对比,使得这首诗在欢快的春光中透出一丝忧愁。
诗中“往日花开处,琐窗人去,顿化青芜国”一句,描绘了曾经繁华的景象,如今却变得荒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无常。这里的“青芜国”不仅仅是对往昔的怀念,更是对现实的无奈与感伤。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通过“照影莼波,倾杯柳陌”等意象,展现了春日的宁静与美丽,但内心的孤独却愈发明显,尤其是“而今与谁追惜”一句,反映了对往事的无奈追忆。最后的几句则以“愁还似夜半来汐”收尾,情绪愈发沉重,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又抛绵泪尽”:表达情感的释放,泪水已流尽,暗示着内心的疲惫。
- “鶗鴂唤万花飘掷”:描绘春天来临的情景,黄莺的鸣叫唤醒了万花绽放。
- “雪泥印痕,飞鸿惊翥翼”:通过雪泥的印痕与飞鸿的惊飞,表现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往日花开处,琐窗人去”:回忆往昔的美好,如今却是孤寂一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芜国”,不仅指地方,也暗指内心的荒凉。
- 拟人:东风被赋予了情感,吹来寂寞的氛围。
- 对仗:如“照影莼波,倾杯柳陌”,形成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自己的孤独,反映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生命与希望,同时也暗示着短暂与易逝。
- 黄莺: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也是生命活力的象征。
- 残花: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已随风而逝,带有一丝凋零的哀伤。
- 月亮:象征着孤独与思念,透过纱窗照耀,带来一种朦胧的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又抛绵泪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A. 快乐
B. 悲伤
C. 兴奋 -
诗中的“雪泥印痕”象征什么?
A. 未来
B. 过往
C. 现在 -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春天的欢愉
B. 对往昔的怀念与人生的无常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武陵春》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武陵春》相比,张珍怀的此诗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对往昔的惋惜,而李清照则更多展现了对春天的喜悦与对爱情的追忆。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的情感,但张珍怀更注重孤独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宋词三百首》《近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