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

时间: 2025-01-11 11:18:47

造化雕镌巧,真成一洞天。

曾将修蟒逐,却许蛰龙眠。

石现金刚足,泉流仙客田。

炷香吾道者,色体尚依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岩
作者: 章谦亨 〔宋代〕
造化雕镌巧,真成一洞天。
曾将修蟒逐,却许蛰龙眠。
石现金刚足,泉流仙客田。
炷香吾道者,色体尚依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奇妙造化,仿佛塑造出一个人间仙境。曾经追赶着修长的蟒蛇,如今却让栖息的龙安然入睡。岩石金光闪烁,泉水潺潺流淌成仙人的田园。燃香的道士,依旧保持着那种原始的状态。

注释:

字词注释:

  • 造化:自然的创造。
  • 雕镌:雕刻、雕琢。
  • 洞天:指美丽的山洞,常用来形容仙境。
  • 修蟒:长蛇,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神秘的生物。
  • 蛰龙:沉睡的龙,象征着潜在的力量。
  • 金刚足:坚固、不可摧毁的石头。
  • 仙客田:神仙的田地,象征着清净与安宁。
  • 炷香:点燃香火,通常与道教的祭祀活动有关。
  • 色体:形态、颜色,这里可能指道士的本色。

典故解析:

  • 道教文化:诗中提及的道士和仙客,反映了道教对自然和超脱的追求。
  • 蛰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常象征着力量和尊贵,蛰龙暗示着潜藏的力量待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章谦亨(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精致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着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创作背景: 《云岩》创作于章谦亨的隐居生活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道教思想的认同。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云岩》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展现了自然之美与道教哲学的深邃。首句“造化雕镌巧,真成一洞天”,将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间仙境结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曾将修蟒逐,却许蛰龙眠”,则通过对比表现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珍视,蟒蛇与龙的象征意义不仅代表了自然的不同面貌,也暗示着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中“石现金刚足,泉流仙客田”进一步深化了自然的美感,金刚石的坚硬与泉水的流动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与和谐。同时,炷香的描写不仅展示了道士的修行,更象征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礼赞及对道教思想的向往,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理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造化雕镌巧,真成一洞天。
    这句描绘了自然的巧妙造化,仿佛形成了一个世外桃源。

  2. 曾将修蟒逐,却许蛰龙眠。
    表示曾经追逐长蛇的激烈,现在却让沉睡的龙安然存在,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

  3. 石现金刚足,泉流仙客田。
    通过金刚石的坚固和泉水的流动,展现了自然的两种面貌,营造出和谐的意境。

  4. 炷香吾道者,色体尚依然。
    最后一句将道士的修行和自然结合,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认同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仙境,增强了诗的神秘感。
  • 对仗:如“修蟒逐”和“蛰龙眠”,形成对比,突显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及对道教精神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天:象征着理想的栖息地,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蛰龙:象征潜在的力量与祥和。
  • 金刚:寓意坚韧与不屈。
  • 仙客田:代表平和与宁静的理想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洞天”象征什么?

    • A. 仙境
    • B. 地狱
    • C. 城市
    • D. 战场
  2. “炷香吾道者”中的“道者”指的是?

    • A. 商人
    • B. 学者
    • C. 道士
    • D. 农民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忧伤
    • B. 自然与和谐
    • C. 战争
    • D. 爱情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杜甫在《登高》中则强调人间的艰辛与对自然的感慨,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中国诗歌》
  • 《宋代诗人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