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家本洞庭上,岁时归思催。
客心徒欲速,江路苦邅回。
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
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
白话文翻译
我家在洞庭湖畔,随着岁月的推移,思乡之情愈发迫切。
旅客的心情急切想要归去,却发现江路弯曲艰难。
残余的冰雪在风中融化,新年的节令刚刚开始,
我在路上欣赏着武昌的柳树,仿佛看见那楼台的影子。
注释
- 家本:原本的家,指诗人自己的家乡。
-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是著名的湖泊。
- 归思:思乡之情,归家的思念。
- 客心:旅客的心情。
- 邅回:曲折、回旋的意思,形容道路的艰难。
- 残冻:残留的冰冻。
- 新正:新年的正月,指农历新年。
- 度腊:度过腊月,意指新年即将来临。
- 行看:在路上观看。
- 武昌柳:武昌的柳树,传达出春天的气息。
- 仿佛:好像、似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襟江海,怀山岳,是中国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孟浩然的作品中,常融入个人的思乡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悟,是盛唐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溯江至武昌》创作于孟浩然的晚年时期,诗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常常心系故乡,渴望归去。此时,正值岁末年初,诗人踏上回乡的旅途,思乡之情愈加浓烈。
诗歌鉴赏
《溯江至武昌》是一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诗作。诗人在开篇便点明了自己的家乡是在洞庭湖畔,随着岁月的流逝,思乡之情愈发强烈。接着,他描绘了旅途的艰辛,江路的曲折让归心似箭的他感到无奈与焦虑。诗中“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生动地描绘出冬去春来的自然景象,既是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也隐喻着新生活的开始。最后,诗人通过“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传达出即将抵达故乡的期待,柳树的春芽象征着希望与生机,映衬出楼台的影子,仿佛在指引着他归家的路。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展现了孟浩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家本洞庭上:直接点出自己的家乡,强调身份和归属。
- 岁时归思催:随着时间的推移,思乡之情愈发迫切,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渴望。
- 客心徒欲速:作为旅客,心中急切想要回家,但又无奈于旅途的艰难。
- 江路苦邅回:描写旅途中江路的曲折,反映出归家之路的困难。
- 残冻因风解:自然界的变化,残留的冰雪在春风中融化,暗示着季节的更替。
- 新正度腊开:新年即将来临,暗示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 行看武昌柳:在路途上欣赏武昌的柳树,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
- 仿佛映楼台:通过意象的描绘,表达出对家乡楼台的美好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家乡的柳树与楼台相联系,传达思乡的情绪。
- 拟人:自然景象如“残冻因风解”赋予了生命,使得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 对仗:如“岁时归思催,江路苦邅回”,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思乡与对归家的渴望。通过对自然变化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以及对新生活的期待,体现了人对家园的眷恋和对生命的感悟。
意象分析
- 洞庭湖:象征故乡的温暖,代表作者的根。
- 江路:象征旅途的艰辛,反映出归家的不易。
- 柳树: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 楼台:象征着家乡的美好与温馨,寄托着作者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溯江至武昌》是谁写的?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孟浩然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家乡是哪个地方?
- A. 洞庭湖
- B. 西湖
- C. 太湖
- D. 鄱阳湖
-
诗歌中提到的“残冻因风解”意指什么?
- A. 冬季结束,春天来临
- B. 夏天的酷热
- C. 秋天的落叶
- D. 春天的暴风雨
答案
- C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与孟浩然的《春晓》相比,《溯江至武昌》更侧重于表达思乡情感,而《春晓》则是对春天的赞美与欣赏。
-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多的是对历史的追溯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孟浩然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