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孟浩然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白话文翻译:
在初春时节,梅花带着雪的余温,柳树在烟雾中依然青翠。
我来这里偷听小和尚的偈语,意外地听到了佛教的经典。
领悟到无我之理,观看空无对有形的厌倦。
迷惑的心应该觉悟,旅客的思绪却难以宁静。
注释:
- 带雪梅:指梅花上残留的雪,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 童子:指年轻的僧人或小和尚。
- 偈:佛教中的一种韵文,多用于表达道理。
- 法王经:佛教经典,指佛陀的教义。
- 无我:佛教思想,强调自我的虚幻。
- 观空:观察空无的状态。
- 迷心:迷惑的心。
- 客思:旅客的思绪。
典故解析:
- 无我:来源于佛教的核心思想,强调自我意识的幻象。
- 道理:提到的“会理”与“观空”是佛教中对真理的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静逸,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歌清新脱俗,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孟浩然与友人姚使君游历时,表现了他对佛教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梅花和柳树的组合,给人一种新生和希望的感觉。而诗中又通过“来窥童子偈”引入了佛教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命、自然与自我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通过细腻的意象刻画了春天的气息,接着则转向内心的觉悟,展现出诗人对“无我”的领悟。诗的最后,表达了内心的迷惑与思索,体现了人对自我与存在的追问。整体而言,诗歌在清新自然的表象下,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思考,展示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带雪梅初暖:描绘梅花在春暖之际,依然残留着雪,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清新的气氛。
- 含烟柳尚青:柳树在春季的烟雾之中依旧青翠,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来窥童子偈:诗人来到此地,偷听年轻的和尚所念的偈语,显示出对佛教思想的兴趣。
- 得听法王经:意外地听到了佛教经典,暗示了诗人与宗教哲理的连接。
- 会理知无我:通过体悟,领悟到无我的道理,反映了诗人的思考和领悟。
- 观空厌有形:观察到空无的真义,厌倦了物质的形态,体现出一种超脱的思想。
- 迷心应觉悟:迷惑的心应该觉悟,表达了对自我解脱的渴望。
- 客思未遑宁:作为旅人的思绪无法平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与柳树的描写比喻着生命的生机与希望。
- 对仗:诗中“带雪梅初暖”和“含烟柳尚青”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梅花和柳树象征着春天和生命的轮回。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对生命的思考和佛教哲学的探索,体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无常感悟与对内心自我解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清雅,代表了高洁的品格。
- 柳树:象征着柔和与生机,寓意着生命的继续。
- 童子:象征着纯真与智慧的传承。
- 法王经:象征着智慧与真理的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带雪梅”指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 D. 冬季
-
“无我”的哲理主要源于哪个宗教?
- A. 道教
- B. 基督教
- C. 佛教
- D. 伊斯兰教
-
诗中“迷心应觉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悲伤
- C. 迷惑与思索
- D. 平静
答案:
- C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展示了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思索。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孟浩然 vs. 王维:两者均为唐代诗人,孟浩然偏向田园风格,王维则更多融入佛教哲理。孟浩然的诗清新自然,王维的诗则深邃含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