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白话文翻译:
将船停靠在烟雾缭绕的小洲上,黄昏时分,客人的愁绪愈发浓厚。
旷野宽广,天边的树木显得低矮,清澈的江水映照着近在咫尺的明月。
注释:
- 移舟:指船只移动。
- 泊:停泊,停留。
- 烟渚:烟雾中的小洲,指江中小岛。
- 日暮:黄昏,太阳落山的时候。
- 客愁新:客人心中的愁绪又增添了一层新的色彩。
- 野旷:旷野宽广,形容环境开阔。
- 天低树:天空显得很低,树木也显得更加矮小。
- 江清月近人:清澈的江水与明月相映,似乎近在眼前。
典故解析:
诗中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江清月近人”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月亮的追求与向往,常常象征着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放翁,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孟浩然游历建德时,正值日暮时分,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考以及孤独的情感。
诗歌鉴赏:
《宿建德江》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展现了孟浩然的诗人情怀与自然观。诗的开头“移舟泊烟渚”描绘了诗人停舟于江边的小洲,烟雾缭绕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朦胧的美。紧接着是“日暮客愁新”,在夕阳西下的时刻,诗人身为客人,心中难免涌起新的愁绪,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游子的忧伤。
接下来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则通过描写环境的开阔与天空的低垂,进一步增强了孤寂的气氛。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清澈的江水和明亮的月亮相映成趣,给人一种清新与宁静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于孤独与思乡的反思,情感真挚而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移舟泊烟渚:船只停靠在烟雾缭绕的小洲,描绘出一种隐秘而清幽的自然环境。
- 日暮客愁新:黄昏时分,旅客的愁绪愈加深重,表现出游子的孤独感。
- 野旷天低树:开阔的野外,天空似乎低垂,树木显得更为矮小,增强了空间的广袤感。
- 江清月近人:清澈的江水与近在眼前的明月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日暮”与“江清”形成对比。
- 意象:烟渚、日暮、野旷、江清、月近等意象丰富,构建出一幅优美的江边景色。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慨和内心的愁苦,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渚:象征着宁静和隐秘,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 日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暗示着人的孤独。
- 江清:代表着纯净与明亮,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月近:象征着思念与希望,月亮常常与人的情感相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暮”指的是哪个时段?
- A. 清晨
- B. 中午
- C. 黄昏
- D. 夜晚
-
“江清月近人”中“月”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思乡与孤独
- C. 朋友
- D. 战争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内心的愁绪?
- A. 通过颜色
- B. 通过自然景象
- C. 通过人物
- D. 通过事件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和王维的《鹿柴》都是描写自然的诗,但前者更注重表达个人情感,而后者则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出一种静谧和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孟浩然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