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太师致仕还洛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4 01:23:11

齐鲁元勋古太师,寂寥千载恐无之。

昔归暂缩经邦手,复起还当问道时。

入谒何曾须掖侍,到家依旧拥旌麾。

孔公灵寿固应在,秋晚香山访佛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齐鲁元勋古太师,寂寥千载恐无之。
昔归暂缩经邦手,复起还当问道时。
入谒何曾须掖侍,到家依旧拥旌麾。
孔公灵寿固应在,秋晚香山访佛祠。

白话文翻译:

齐鲁的元勋古太师,寂寞了千年恐怕再也不会有人了。
曾经归来时暂时收敛治国之手,现在复起后又该何时问道呢?
进谒时何曾需要侍奉他,到家后依然是手握旌旗。
孔子的灵魂长寿自然应该在,秋天的晚霞中访问香山的佛教祠堂。

注释:

  • 齐鲁元勋:指的是齐鲁地区的杰出人物,古太师指的是古代的官职。
  • 寂寥:孤独、冷清。
  • 经邦:治理国家。
  • 掖侍:指的是侍奉、侍从。
  • 拥旌麾:指的是手握旗帜,象征权威或地位。
  • 孔公:指孔子,灵寿是指长寿或灵魂的存在。
  • 香山:特指一处著名的佛教圣地,象征着佛教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词、赋等多种文体著称,尤其以诗名世。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辙的好友文太师致仕返回洛阳之际。诗中表达了对古太师的敬仰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作者对政治的思考和对友人的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古太师为主题,体现了苏辙对历史人物与过往岁月的深情追忆。诗的开头直接指出古太师的崇高地位和孤独感,展现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接着提到古太师在政坛的经历,反映出对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最后,诗人以孔子作为象征,表达对智慧与精神的向往,暗示着即使身处尘世,仍需追求真理与理想。这首诗在情感上深邃,结构严谨,展现了苏辙细腻的观察力和独到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齐鲁元勋古太师,寂寥千载恐无之。
    这句指出古太师的伟大与孤独,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2. 昔归暂缩经邦手,复起还当问道时。
    这里提到古太师曾经的治国经历,暗示他在归隐与重出之间的矛盾与思考。

  3. 入谒何曾须掖侍,到家依旧拥旌麾。
    诗人强调古太师的地位与权威,表明回到家乡后依然受到尊重。

  4. 孔公灵寿固应在,秋晚香山访佛祠。
    最后通过孔子的灵魂来表达对智慧长存的信念,香山佛祠象征着精神的寄托。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修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象征:孔子和香山的意象象征着智慧与精神追求的永恒。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太师的敬仰、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态度的反思,最终指向一种对智慧与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太师:权威、历史的象征。
  • 孔公:智慧、道德的象征。
  • 香山:宁静、精神寄托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苏辙
    • C. 李白
    •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香山”最可能代表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精神追求
    • C. 政治权力
    • D. 社会地位
  3. “寂寥千载恐无之”中的“寂寥”是什么意思?

    • A. 热闹
    • B. 孤独
    • C. 繁忙
    • D. 兴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石头记》:以历史人物的情感为核心。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现了历史人物的思考,但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
  • 李白《将进酒》:强调对生命的豪放态度,与苏辙的沉思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