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过了烧灯》
时间: 2025-01-11 14:00: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过了烧灯
作者:刘仙伦 〔宋代〕
过了烧灯,杨柳外无边春色。庆初度香浮东阁,瑞呈南极。翰墨场中推老手,曾魁多士催勍敌。到而今官簿在天台,神仙籍。和月倚,南坡石。滴露点,床头易。看白头红颊,目光摇碧富贵康强仍有子,人生似此应难得。更摩挲铜狄说当年,真消息。
白话文翻译
时光过去,烧灯的节日已过,杨柳外是一片无边的春色。庆祝初度的香气萦绕在东阁,吉祥的景象显现于南极。翰墨之地中,推崇那位老手,曾经的魁首也催促着强敌。如今官簿仍在天台上,神仙的名册上。依靠着月光,倚靠在南坡的石头上。露水滴落,床头的事物都变得容易。看着白发苍苍的老者和红润的面颊,目光摇曳中显得富贵而康强,仍旧有子嗣,人生如同这样的景象应当是难得的。更是抚摸着铜狄,回忆当年的真实消息。
注释
- 烧灯:指元宵节时的放灯活动,象征着团圆与喜庆。
- 杨柳: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 香浮东阁:形容香气弥漫在东阁之上,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氛围。
- 瑞呈南极:瑞气呈现于南极,寓意吉祥的事物显现。
- 翰墨场:指书法或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 神仙籍:指神仙的名册,象征着高洁与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仙伦,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他的作品中常蕴含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满江红》创作于宋代的春天,正值元宵佳节后,诗人借助节日的背景,表达对春天的欣赏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满江红·过了烧灯》是刘仙伦的一首抒情诗,借助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全诗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氛,尤其是“杨柳外无边春色”一句,描绘了春天的无尽美好,象征着希望与生机。诗中提到的“官簿在天台,神仙籍”,则反映了对名利的思考,似乎在提醒人们,人生短暂,应该珍惜与享受当下。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淡淡的忧伤与感慨,同时又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最后的“摩挲铜狄说当年”,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怀旧的情绪,似乎在追忆往昔的美好。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在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了烧灯,杨柳外无边春色:节日已过,但春色依然绚丽,体现出春天的生机。
- 庆初度香浮东阁,瑞呈南极:庆祝春天的到来,香气弥漫,象征吉祥。
- 翰墨场中推老手,曾魁多士催勍敌:在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中,老前辈仍受敬重,暗示着文人的竞争。
- 到而今官簿在天台,神仙籍:反思名利与成就,暗示人生的无常。
- 和月倚,南坡石:皓月当空,诗人倚靠在石头上,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 滴露点,床头易:露水滴落,生活变得简单而轻松。
- 看白头红颊,目光摇碧:描述老人的容颜,体现出生命的积淀与美好。
- 富贵康强仍有子,人生似此应难得:强调人生的富贵与健康是难得的福分。
- 更摩挲铜狄说当年,真消息:怀念往昔的日子,感慨岁月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杨柳”象征春天的生机。
- 对仗:如“白头红颊”,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春色、香气等具象化,生动地表现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珍惜当下、感悟人生,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反思。通过春天的景象,诗人展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春天,生机,青春。
- 香:美好,吉祥,庆祝。
- 官簿:名利,地位,成就。
- 滴露:简单,平淡,生活的细节。
- 铜狄:怀旧,回忆,过往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烧灯”指的是哪一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元宵节
- C) 端午节
- D) 春节
-
诗中“滴露点,床头易”的意思是?
- A) 生活复杂
- B) 生活简单
- C) 生活艰难
- D) 生活富裕
-
诗人在诗中强调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名利的追求
- B) 对友情的珍惜
- C) 珍惜当下,感悟人生
- D)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 B) 元宵节
- B) 生活简单
- C) 珍惜当下,感悟人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歌,描绘春天的美好。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的作品,感慨人生的无常。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满江红》:两者均描绘春天的美好,但《春江花月夜》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满江红》则更注重人生态度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