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吴居交》

时间: 2025-01-11 05:00:49

庙堂陶铸人才尽,流落江淮老病身。

尚踏槐花随举子,不知邓禹是何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庙堂陶铸人才尽,
流落江淮老病身。
尚踏槐花随举子,
不知邓禹是何人。

白话文翻译:

在朝廷中培养的人才已经耗尽,
我却老病在江淮一带漂泊。
依然踏着槐花,跟随那些考取功名的学生,
却不知道邓禹到底是谁。

注释:

  • 庙堂:指朝廷,古代统治者所处的地方。
  • 陶铸:培养、塑造,指朝廷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 江淮:泛指长江和淮河地区,这里指代流亡或失意的生活。
  • 举子:指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意指追求功名的年轻人。
  • 邓禹:东汉时期的名将,以忠义著称,象征着有作为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宋代诗人,字景升,号东皋,生于北宋末年,卒于南宋初年。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山水田园诗,个性孤傲,常表现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上吴居交》写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历史背景下,诗人感受到朝廷对人才的培养已经枯竭,社会动荡不安,他的老病身躯也在此背景下显得孤独无助。

诗歌鉴赏:

《上吴居交》以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无奈。首句“庙堂陶铸人才尽”,直接指出当时朝政的腐败与无能,人才的流失使得国家的前途堪忧。接下来的“流落江淮老病身”,则是诗人自我处境的描绘,表现出他在这个动荡时代的无奈与孤独。诗的最后两句“尚踏槐花随举子,不知邓禹是何人”,通过对举子考取功名的描绘,映射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槐花象征着学子们的理想,但诗人却感到陌生,邓禹这样的英雄已不复存在,令人感到失落。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忧伤而深邃,表现了诗人对人才匮乏、社会动荡的痛心,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渴望与追忆。诗人通过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的结合,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深深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庙堂陶铸人才尽:朝廷的教育与培养已经没有了有用的人才,暗指社会的衰退。
  2. 流落江淮老病身:诗人因政治失意,流落于江淮一带,年老且身体虚弱,表现出一种悲凉的境遇。
  3. 尚踏槐花随举子:尽管身处困境,诗人仍跟随年轻的学子,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与向往。
  4. 不知邓禹是何人:对历史人物的陌生感,表现出对人才缺乏的痛惜。

修辞手法:

  • 对偶:如“庙堂”与“江淮”,形成对比,突出个人境遇。
  • 象征:槐花象征了求学和理想,邓禹象征了古代的英雄与理想化的人物。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追寻。通过对比个人与历史,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无奈与失落感。

意象分析:

  • 庙堂:象征权力与政治。
  • 江淮:象征流亡与失落。
  • 槐花:象征年轻学子的理想与希望。
  • 邓禹:象征历史英雄,代表着国家的理想与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庙堂陶铸人才尽”中的“庙堂”指什么?
    A. 学校
    B. 朝廷
    C. 乡村

  2. 诗中提到的“邓禹”,他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A. 西汉
    B. 东汉
    C. 隋朝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失落与忧虑
    C. 自豪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过的《上吴居交》更显沉重与忧伤,李白的诗则体现出一种豪情壮志与对人生的享乐态度。两者在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后者则是对生命乐观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过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