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仍请率禹功同来仆虽不能饮》
时间: 2024-09-19 21:13: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灯照影夜漫漫,拈得花枝不忍看。
白发欹簪羞彩胜,黄耆煮粥荐春盘。
东方烹狗阳初动,南陌争牛卧作团。
老子従来兴不浅,向隅谁有满堂欢。
斋居卧病禁烟前,辜负名花已一年。
此日使君不强喜,新春风物为谁妍。
青衫公子家千里,白首先生杖百钱。
曷不相将来问病,已教呼取散花天。
白话文翻译
在漫漫长夜里,孤灯照影,手里拿着花枝却不忍心去看。白发在簪子上倾斜,觉得羞愧于花朵的艳丽,黄耆煮粥为春天准备美味。东方的阳光初升,正是烹制狗肉的时节,南边的田野上,牛儿懒洋洋地卧成一团。老子我向来兴致不浅,坐在一旁又有谁能欢笑满堂呢?我在斋房中卧病禁烟,已辜负了名花整整一年。今天使君并不强迫我高兴,新春的美景又是为谁而妍呢?青衫公子千里之外,白发先生身杖百钱。为何不一同前来探望我呢?我已经呼唤散花天了。
注释
- 孤灯: 指独自一盏灯,象征孤寂的夜晚。
- 花枝: 花的枝条,暗指春天的到来。
- 白发欹簪: 白发倾斜在簪子上,象征年老和无奈。
- 黄耆: 一种中药材,常用来煮粥,象征养生。
- 向隅: 向着角落,暗指孤独。
- 禁烟: 禁止吸烟,指病中对健康的重视。
- 新春风物: 新春的景物,象征春天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兼任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均有极高成就,风格多样,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病中,正值立春之际,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向往与对自己病痛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感慨。开篇的“孤灯照影夜漫漫”便设置了孤寂的基调,诗人在病中独自对着灯光,感受到的是无尽的夜晚与孤独。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拈得花枝不忍看”表达对春花的惋惜,因为自己身陷病痛,无法欣赏春天的美好。
“白发欹簪羞彩胜”则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岁月的流逝与身体的衰老。黄耆煮粥象征着诗人对健康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期盼。随着春天的到来,阳光和煦,诗人意识到自己与外界的隔离,感到更加孤独。
诗中对“老子従来兴不浅”的反思,体现了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即使年老也不愿意放弃对生活的热情。最后几句,诗人渴望朋友能来探望,传达了对友情的渴望与对病痛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既有对春天的向往,又有对病痛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灯照影夜漫漫: 夜晚孤独,灯光照亮影子,表现孤寂。
- 拈得花枝不忍看: 拿着花枝却不忍心去看,感到病痛的无奈。
- 白发欹簪羞彩胜: 白发倾斜,感到与花的美丽相比,显得羞愧。
- 黄耆煮粥荐春盘: 用黄耆煮粥,象征迎接春天的心愿。
- 东方烹狗阳初动: 东方阳光初升,暗示春天的到来。
- 南陌争牛卧作团: 牛儿在田间卧成团,描绘春天的乡村景象。
- 老子従来兴不浅: 我年老,但对生活的热情还在。
- 向隅谁有满堂欢: 在一旁的我,感到孤独,欢笑的人不在。
- 斋居卧病禁烟前: 在斋房中卧病,禁止吸烟,象征对健康的重视。
- 辜负名花已一年: 过去一年未能欣赏名花,感到遗憾。
- 此日使君不强喜: 今天的朋友不强迫我高兴。
- 新春风物为谁妍: 春天的美景又是为谁而妍呢?
- 青衫公子家千里: 远方的朋友在千里之外。
- 白首先生杖百钱: 白发的先生,经济拮据。
- 曷不相将来问病: 为何不相约来探望我呢?
- 已教呼取散花天: 我已经呼唤春天的花朵,希望能来。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常常将春天的美与自己病痛的孤独对比。
- 比喻: “白发欹簪”比喻老态与无奈。
- 象征: 花与春天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与对病痛的感慨,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情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灯: 象征孤独。
- 花枝: 象征春天与美好。
- 白发: 象征年纪与衰老。
- 春盘: 象征春天的美好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A. 夏天
B. 秋天
C. 冬天
D. 春天 -
“白发欹簪羞彩胜”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羞愧
C. 高兴
D. 愤怒 -
诗人希望朋友来探望,反映了他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友情
C. 权力
D. 学识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孟浩然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苏轼的《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作者在孤独中的感受,但苏轼更多的是对病痛的感慨,而李白则是对自由与饮酒的追求。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