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卿得破墨三昧,又尝闻祖师第一义,故画》

时间: 2024-09-19 21:13:50

前梦后梦真是一,彼幻此幻非有二。

正好长松水石间,更忆前生后生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晋卿得破墨三昧,又尝闻祖师第一义,故画

前梦后梦真是一,彼幻此幻非有二。正好长松水石间,更忆前生后生事。

白话文翻译:

王晋卿获得了破墨的深奥境界,又曾听闻祖师所讲的最高道理,因此作画。

前世的梦和后世的梦其实是一回事,彼岸的幻影和此岸的幻影并无二致。正好在长松和水石之间,回忆起前生和后生的事情。

注释:

  • 王晋卿:指王晋卿,可能是指某位擅长书画的艺术家。
  • 破墨:一种绘画技法,强调墨的运用和境界。
  • 祖师:指佛教或道教的创始人,常用以指代高僧大德。
  • 前梦后梦:指前世和今生的梦境,象征轮回。
  • 长松:长青的松树,象征坚韧和长寿。
  • 水石:水和石头的结合,象征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作品涵盖诗、词、文、书法等多个领域,风格独特,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对绘画和禅宗思想的深入探索时期,结合了他对生命、梦境和艺术的思考。诗中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理解和对艺术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艺术与哲学的深刻思考。开头提到的“破墨三昧”及“祖师第一义”强调了艺术创作与哲学智慧之间的关系,显示出艺术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心灵境界的表达。诗中“前梦后梦真是一”一句,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模糊化,传达了轮回与生命的哲学思考。

在自然意象的描绘上,“长松水石”不仅是静谧的自然景观,也是诗人内心宁静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苏轼传达了他对生命流转的感慨与对前生后世的思索,反映出对存在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一个循环,从艺术到哲学,再到自然,最后归结于人自身的存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王晋卿得破墨三昧”:通过对王晋卿的赞美,表现出对高深艺术境界的追求。
  • “又尝闻祖师第一义,故画”:结合道理与实践,强调艺术创作的哲学基础。
  • “前梦后梦真是一”:表达出对生命轮回的思考,梦与现实的关系。
  • “彼幻此幻非有二”:强调幻影的统一性,反映了哲学上的无常观念。
  • “正好长松水石间”:自然意象的描绘,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更忆前生后生事”:回忆过往,加深对生命与存在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境比作生命的不同阶段,增强了哲学的深度。
  • 对仗:如“前梦后梦”,增加了诗句的韵律感和对比效果。
  • 意象:长松、水石的结合,象征着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索艺术与哲学的关系,表现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艺术创作中融入了深邃的哲学思想,展现了对生命轮回的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破墨:象征艺术的突破与创新。
  • 长松:代表长青的生命力与坚韧。
  • 水石:象征自然的和谐美与哲学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晋卿得破墨三昧”中的“破墨”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绘画技巧
    B. 一种书法风格
    C. 一种音乐形式
    D. 一种饮食文化

  2. 诗中提到的“前梦后梦”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A. 梦境的美好
    B. 轮回与生命的哲学
    C. 艺术创作的技巧
    D. 自然的和谐美

  3. “长松水石”的意象主要象征了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C. 人生的复杂
    D. 艺术的艰难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口》
  • 王维《鹿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对比苏轼的作品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更强调哲学的思考,而王维则呈现出一种自然的恬淡与宁静。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邃的思考,展示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内涵。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