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

时间: 2025-01-11 10:18:23

中原方万里,明日是重阳。

桑枣人家近,蓬蒿客路长。

引弓虚射雁,失马为寻羊。

见说今年旱,青青麦又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原方万里,明日是重阳。
桑枣人家近,蓬蒿客路长。
引弓虚射雁,失马为寻羊。
见说今年旱,青青麦又秧。

白话文翻译:

中原地区广阔无垠,明天就是重阳节。
桑树和枣树环绕着人家,草木丛生的道路漫长而遥远。
我拉弓虚射大雁,失去马匹在寻找羊群。
听说今年干旱,麦田里绿意盎然又长出秧苗。

注释:

  • 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地势平坦,适宜耕作。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
  • 桑枣:桑树和枣树,多见于农田附近,象征乡村生活。
  • 蓬蒿:草木丛生的样子,形容路途艰难。
  • 引弓虚射:拉弓射箭但没有真正射中,形容无功而返。
  • 失马为寻羊:比喻因追求某种目标而失去其他东西,暗示生活的不易。
  • 见说:听说。
  • :指干旱,缺乏雨水。

典故解析:

重阳节有“登高”的传统,象征着长寿与健康。诗中提到的“桑枣人家近”反映了农村的亲切感,而“蓬蒿客路长”则显示出作者在思乡情绪中的孤独与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因其在抗元斗争中的勇敢表现而闻名。其诗歌风格慷慨激昂,充满了民族气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与外敌入侵之时,诗人通过对乡土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中原自然景观和农田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篇即以“中原方万里”引入,表达了对辽阔家乡的眷恋。接着提到“明日是重阳”,使人想到节日的团圆与温暖,然而随后的“桑枣人家近,蓬蒿客路长”则描绘了乡村的恬静与游子行旅的漫长,反映出一种孤独的心境。再者,“引弓虚射雁”与“失马为寻羊”则生动地表现了求索与失落,隐喻着人生的艰难与无奈。最后一句“见说今年旱,青青麦又秧”不仅传达了自然的变迁,也暗示了现实中难以掌控的无奈。整首诗在描写自然与乡情的交融中,饱含了对故乡、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原方万里:描绘了中原地区的广阔,暗示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 明日是重阳:重阳节是传统的团圆节日,这里暗示着思乡之情。
  • 桑枣人家近:描绘出诗人对普通农家生活的惦念,体现乡土气息。
  • 蓬蒿客路长:对比乡村的宁静与旅途的漫长,反映出孤独的心情。
  • 引弓虚射雁:象征追求目标但未能如愿,表达了生活的无常。
  • 失马为寻羊:比喻因追求某种目标而失去其他,暗示人生的艰辛。
  • 见说今年旱:透露出对自然灾害的忧虑,反映出现实的困境。
  • 青青麦又秧:尽管艰难,仍然有生命的希望,传达出一种坚韧的精神。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桑枣人家近,蓬蒿客路长”,展现出对比的美感。
  • 比喻:如“失马为寻羊”,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追求与失去的关系。
  • 意象:自然景观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乡村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与对生活艰难的感慨,折射出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与坚韧。

意象分析:

  • 中原:象征着家乡的广阔与温暖。
  • 重阳:代表着团圆与长寿,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桑枣、蓬蒿:体现乡村生活的朴实与艰辛。
  • 雁、羊:象征着追求与失落,反映出生活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
    B. 重阳
    C. 春节
    D. 端午

  2. “引弓虚射雁”中的“虚射”意思是? A. 准确射中
    B. 没有射中
    C. 射出箭矢
    D. 练习射击

  3.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A. 生活的美好
    B. 对故乡的思念与生活的艰难
    C. 对节日的欢庆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中原》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但文天祥更侧重于对生活困境的描绘,而陆游则在忧国忧民中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参考资料:

  • 《文天祥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