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扬州》

时间: 2025-01-11 10:07:21

樵夫偏念客途长,肯向城中为裹粮。

晓指高沙移处泊,司徒庙下贾家庄。

意思解释

至扬州

作者: 文天祥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樵夫偏念客途长,肯向城中为裹粮。
晓指高沙移处泊,司徒庙下贾家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樵夫对远行客人的关心,他愿意为客人到城里去准备粮食。清晨时分,他指着高沙滩的地方告诉客人可以停留,而在司徒庙下则是贾家庄的所在地。


注释:

  • 樵夫: 砍柴的人,通常在山林中工作。
  • 偏念: 特别关心或惦记。
  • 裹粮: 指准备食物,带上粮食。
  • 晓: 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 高沙: 指高高的沙滩,可以是特定的地名。
  • 司徒庙: 可能指祭祀司徒(古代一个官职)神明的庙宇。
  • 贾家庄: 可能是一个地名,通指贾姓人家聚居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主张抗击外敌,捍卫国家,因而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文天祥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豪迈的气概而著称,诗风雄浑,常抒发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至扬州》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危亡之际,文天祥在战乱中经历了许多磨难,此诗表现了他对民生的关切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至扬州》是一首体现文天祥人道主义关怀的作品,诗中通过简单的樵夫与客人的对话,展现出一种温情与人性光辉。樵夫对远行客人的关注,体现了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关爱,这种情感在动荡的时代尤为珍贵。

诗歌在语言上简洁明了,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营造出一种朴素而温暖的氛围。樵夫的举动不仅是对客人的关心,更是对人间情义的传达。清晨的景象与樵夫的行为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性的赞美。

整首诗虽然意境简单,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推崇。此诗不仅是对生活的一种描绘,更是对人性美的歌颂,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樵夫偏念客途长: 樵夫特别想着远行的客人,表达了对他人疾苦的同情。
  2. 肯向城中为裹粮: 樵夫愿意前往城里为客人准备食物,体现了他的热情和善良。
  3. 晓指高沙移处泊: 清晨时分,樵夫指向高沙滩的地方,告诉客人可以停留休息。
  4. 司徒庙下贾家庄: 指出与贾家庄有关的地点,进一步增强了诗的地域性和生活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樵夫的关心比作一种人情美,增强了情感表达。
  • 对仗: 诗句结构整齐,增强了音乐感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樵夫的行为传达出对他人关爱的情感,反映了在逆境中人们彼此帮助与温暖的美德,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樵夫: 象征着勤劳与朴实。
  • 客途: 代表着漂泊与异乡的孤独。
  • 高沙: 可视为停留和安全的象征。
  • 司徒庙: 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传统信仰的重视和文化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樵夫对客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漠不关心
    • B. 特别关心
    • C. 只顾自己的事
    • D. 不屑一顾
  2. 诗中提到的“高沙”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一种食物
    • C. 一处地理位置
    • D. 一种天气现象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关切。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诗词对比:
文天祥的《至扬州》与王维的《送别》都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但前者更侧重于对陌生人的关怀,而后者则是对朋友的离别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文天祥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提供对古代诗词的深入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