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局中晚坐 张耒 〔宋代〕 高林晚叶渐疏明,雨过长安万屋青。 为问西风来几日,夕阳宫殿亦秋声。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树林中,傍晚的叶子渐渐稀疏,显得更加明亮。雨后,长安城中的万千房屋都呈现出青色。我想问西风已经吹来了几天,夕阳下的宫殿也传来了秋天的声音。
注释:
- 高林:高大的树木。
- 晚叶:傍晚时分的树叶。
- 疏明:稀疏而明亮。
-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代都城。
- 万屋青:形容雨后房屋呈现出青色。
- 西风:秋风。
- 夕阳宫殿:夕阳下的宫殿。
- 秋声:秋天的声音,这里指秋天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长安任职期间,感受到秋天的氛围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秋天的景象,通过高林、晚叶、雨后的房屋和夕阳下的宫殿,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长安城秋天的景象。首句“高林晚叶渐疏明”,通过“高林”和“晚叶”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明亮的傍晚氛围。次句“雨过长安万屋青”,用“雨过”和“万屋青”形容雨后长安城的清新景象,色彩鲜明。后两句“为问西风来几日,夕阳宫殿亦秋声”,通过“西风”和“秋声”的引入,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林晚叶渐疏明:高大的树木在傍晚时分,叶子渐渐稀疏,显得更加明亮。这里通过“高林”和“晚叶”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明亮的傍晚氛围。
- 雨过长安万屋青:雨后,长安城中的万千房屋都呈现出青色。这里用“雨过”和“万屋青”形容雨后长安城的清新景象,色彩鲜明。
- 为问西风来几日:我想问西风已经吹来了几天。这里通过“西风”的引入,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 夕阳宫殿亦秋声:夕阳下的宫殿也传来了秋天的声音。这里通过“夕阳宫殿”和“秋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万屋青”比喻雨后房屋呈现出青色,形象生动。
- 拟人:“夕阳宫殿亦秋声”将宫殿拟人化,仿佛宫殿也能感受到秋天的氛围。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通过描绘长安城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林:高大的树木,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坚韧。
- 晚叶:傍晚时分的树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万屋青:雨后房屋呈现出青色,象征着清新和生机。
- 西风: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时光的流逝。
- 夕阳宫殿:夕阳下的宫殿,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时光的痕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林晚叶渐疏明”描绘的是什么时间段的景象? A. 清晨 B. 中午 C. 傍晚 D. 深夜
-
“雨过长安万屋青”中的“万屋青”形容的是什么? A. 雨后的天空 B. 雨后的房屋 C. 雨后的树木 D. 雨后的草地
-
诗中“夕阳宫殿亦秋声”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无奈 D. 愤怒
答案: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秋兴八首》:杜甫的这组诗也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王维的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秋天的宁静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局中晚坐》与杜甫的《秋兴八首》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张耒的诗更加简洁明快,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深沉复杂。
- 张耒的《局中晚坐》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张耒的诗更加关注季节变化和时光流逝,而王维的诗则更加关注自然的宁静和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杜甫全集》:收录了杜甫的诗作,包括《秋兴八首》。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作,包括《山居秋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