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五月武昌舟中触目》
时间: 2025-01-11 06:18: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五月武昌舟中触目
作者: 揭傒斯 〔元代〕
两髯背立鸣双橹,
短蓑开合沧江雨。
青山如龙入云去,
白发何人并沙语。
船头放歌船尾和,
篷上雨鸣篷下坐。
推篷不省是何乡,
但见双双白鸥过。
白话文翻译
在船上,两个蓑衣人背靠着立着,手中双橹轻声鸣响;
他们的短蓑衣在沧江的雨水中开合。
远处的青山如同长龙般盘旋而入云中,
而我耳边却听不清白发老人的沙语。
船头的人在放声歌唱,船尾的人也在和声,
篷上的雨声与篷下的闲坐相互交织。
我推开篷帘,不知自己身处何方,
只见双双白鸥在空中飞过。
注释
- 两髯背立:指有两条髯须的人背靠着立着,形象生动。
- 鸣双橹:双橹发出的鸣响,表现出船行的轻快。
- 短蓑:短小的蓑衣,表示防雨的用具。
- 沧江:指长江,形容其浩荡与沧桑。
- 青山如龙:青山的形态如同一条蜿蜒的龙,形象生动。
- 白发何人:指年长者的声音,表达一种对话语的渴望。
- 放歌:指唱歌,营造一种欢快的气氛。
- 推篷:推开船篷,表示对外界的探索。
- 双双白鸥:象征自由与闲适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揭傒斯,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他的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情世故的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夏季,作者在武昌的船上游览,受到江南水乡的风光和生活的启发,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船为背景,描绘了江南雨季的特有景象。开头两句通过描绘船上两位蓑衣人手持双橹,伴随着雨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画面。接着,青山的“如龙”形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奔放与向往。
诗中提到的白发老人,似乎是对生活智慧的感慨,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船头的歌声与船尾的和声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推篷而视,诗人对远方的探索与渴望跃然纸上。同时,“但见双双白鸥过”则是诗的高潮,白鸥象征自由与洒脱,意味着诗人对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夏日江景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与自然景观的交融,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髯背立鸣双橹:描绘船上两位蓑衣人形象,营造出轻松的氛围。
- 短蓑开合沧江雨:强调雨中的生活状态,表现出自然的细腻。
- 青山如龙入云去:青山的形象生动,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 白发何人并沙语:引发对老者智慧的思考,与自然景色形成对照。
- 船头放歌船尾和:船上欢乐的气氛,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篷上雨鸣篷下坐:对比雨声与闲坐,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 推篷不省是何乡:表达诗人对未知的探索与思考。
- 但见双双白鸥过:象征自由与宁静,升华全诗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青山如龙,生动形象。
- 拟人:雨鸣,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船头放歌船尾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通过描绘江南自然景色与人们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一种闲适与畅快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象征力量与灵动。
- 白鸥:代表自由与宁静的生活。
- 蓑衣:防雨的象征,暗示对自然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山如龙”是用什么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船头放歌船尾和”表现了什么样的氛围?
- A. 沉闷
- B. 欢乐
- C. 悲伤
-
白鸥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忧愁
- B. 自由
- C. 努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可以将揭傒斯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比较,前者表现出江南的闲适与宁静,后者则体现出对自然的壮丽与豪情,展示了不同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与人生:从古诗看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