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君俞瑞香》

时间: 2025-01-11 05:54:41

占尽韶华异众芳,分明绝艳降昭阳。

肯同繁杏搀春色,漫道幽兰有国香。

大叶尚疑攒处髻,马嵬犹认去时囊。

牡丹独赏慈恩句,只解金杯比发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君俞瑞香
作者: 李之仪 〔宋代〕

占尽韶华异众芳,
分明绝艳降昭阳。
肯同繁杏搀春色,
漫道幽兰有国香。
大叶尚疑攒处髻,
马嵬犹认去时囊。
牡丹独赏慈恩句,
只解金杯比发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花卉,诗人认为这些花卉的美丽超越了众多的芬芳。它们显得格外璀璨,仿佛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诗人不愿意只与繁花的杏树一起分享春天的色彩,尽管外界的评论常常将幽兰的香气视为国色天香。大叶的植物似乎让人怀疑它们是否真的能打理成发髻,而马嵬则让人想起那些离去的行囊。牡丹花在这里独自欣赏着慈恩的诗句,只愿意在金杯中与妆容相较。

注释:

  • 韶华:指美好的时光。
  • 昭阳:指明亮的阳光,这里形容花的绝艳。
  • 繁杏:指盛开的杏花。
  • 幽兰:一种兰花,以香气著称。
  • 马嵬:指马嵬坡,历史典故,涉及王之涣与王异的故事。
  • 慈恩句:诗句中表达的恩情,可能是对美好的回忆或感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之仪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擅长描写花卉和自然美,作品细腻,情感真挚。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之仪晚年,正值盛世,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过往的怀念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花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中以“占尽韶华异众芳”开头,突出花卉的绝艳与独特,紧接着对比春色和幽兰香气,表现了诗人对美的多角度理解。诗人用“马嵬”暗示历史的沉重,与花卉的轻盈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最后,牡丹的描写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象征着对曾经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整首诗语言华美,意象丰富,情感细腻,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体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占尽韶华异众芳”:诗人认为这些花卉的美丽超越了其他花。
    • “分明绝艳降昭阳”:花的艳丽如同阳光一般明亮。
    • “肯同繁杏搀春色”:不愿意与繁杏花一起分享春季的美丽。
    • “漫道幽兰有国香”:对幽兰的香气的评价,暗示其不如他所描绘的花卉。
    • “大叶尚疑攒处髻”:大叶植物的形态让人怀疑其美丽。
    • “马嵬犹认去时囊”:历史的回忆,暗示离去的悲伤。
    • “牡丹独赏慈恩句”:牡丹花独自欣赏美好的诗句。
    • “只解金杯比发妆”: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享受。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卉与阳光、金杯等进行比喻,增强形象感。
    • 对仗:诗句之间有很强的对仗工整,如“繁杏”与“幽兰”。
    • 拟人:赋予花卉以情感,表现出诗人的主观情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花卉的描写,表现了对美的追求、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珍惜,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花卉:象征美丽与生命的短暂。
    • 阳光:象征希望与光明。
    • 马嵬:象征历史的沉重与离去的无奈。
    • 金杯:象征享受与珍惜。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韶华”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时光
      B. 花卉的芳香
      C. 春天的色彩

    2. “马嵬”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美丽的花
      B. 历史的回忆
      C. 春天的来临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美的追求
      B. 对历史的沉思
      C. 对生活的享受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句,展示对花卉的细腻描写。
    • 李清照的词作,表现女性对美的敏感与感悟。
  •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和李之仪的这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涉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悟,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之仪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