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刘朋山游湖边作》

时间: 2025-02-04 07:59:12

谁立西湖造化功,峰分南北境相通。

四时风物弦歌里,两岸人家图画中。

堤柳送迎忘尔汝,棹声来往自西东。

风波便作恩波看,此乐君王与众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立西湖造化功,
峰分南北境相通。
四时风物弦歌里,
两岸人家图画中。
堤柳送迎忘尔汝,
棹声来往自西东。
风波便作恩波看,
此乐君王与众同。

白话文翻译:

谁在西湖上造了这番景象呢?
山峰将南北的风光连接起来。
四季的风景在歌声中流转,
两岸的人家如同画卷一般。
堤边的柳树迎送着你我,
划船的声音在东西之间来往。
风波也仿佛成了恩惠的波涛,
这份快乐,君王和百姓共享。

注释:

  • 造化功:造化指自然的神奇力量,功则是成果或成就。这里指的是自然的鬼斧神工。
  • 弦歌:指音乐和歌唱,寓意优美的生活。
  • 图画中:形容两岸的人家如同画中的风景一般美丽。
  • 堤柳:指河堤边的柳树,象征着柔美的自然风光。
  • 恩波:恩惠的波涛,形容风波带来的愉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南杰,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传世,作品多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朱南杰与友人刘朋山游览西湖时,表达了他对西湖风光的赞叹与对友谊的珍视。在宋代,西湖是文人雅士常游之地,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寄托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同刘朋山游湖边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开篇以“谁立西湖造化功”引入,直接点明了自然之美的来源,既有哲理深意,又引发读者的思考。诗中提到“峰分南北境相通”,透露出西湖的地理特征,这种自然的距离感与亲近感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生向往。

接着,“四时风物弦歌里”,将四季的变换与音乐的流动相结合,展现了西湖的生机与活力。两岸的“人家图画中”,不仅描绘出西湖的宁静与和谐美好,也隐喻了人们的悠然自得,生活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堤柳送迎忘尔汝”与“棹声来往自西东”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堤柳的柔美与划船声的往来,营造了一种亲密的氛围,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友谊。最后一句“此乐君王与众同”更是升华了诗的主题,强调了自然之乐不分贵贱,人人共享的美好情感。

整首诗用词简练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立西湖造化功:疑问句,问西湖的美景是谁造成的,暗指自然之美。
  2. 峰分南北境相通:山峰划分了南北,但景色却彼此连接,形成完整的风光。
  3. 四时风物弦歌里:四季的变化与音乐融为一体,展示生动的自然景象。
  4. 两岸人家图画中:岸边的人家如同画卷,形象生动,增添了生活的美感。
  5. 堤柳送迎忘尔汝:堤边的柳树似乎在迎送,表现了亲切的自然氛围。
  6. 棹声来往自西东:划船的声音在东西之间流动,表现出动感与生活的气息。
  7. 风波便作恩波看:风波成为恩惠的波涛,暗示自然的美好带来快乐。
  8. 此乐君王与众同:强调这份快乐是普遍的,人人都能享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家图画中”,将人家比作画卷,形象地描绘了景色的美丽。
  • 对仗:如“堤柳送迎”和“棹声来往”,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堤柳和波浪被赋予人性,增添了情感的温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以及人们对生活乐趣的共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 :代表稳定与高远的追求。
  • :象征柔美与生命的延续。
  • 棹声:象征生活的节奏与动感。
  • 恩波:象征自然带来的快乐和恩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谁立西湖造化功”意在表达什么? A. 自然的美来自某个特定的人
    B. 西湖的风景是自然造就的
    C. 诗人对西湖的无奈

  2. “堤柳送迎忘尔汝”中“柳”字主要表现什么意象? A. 威严
    B. 柔美
    C. 死亡

  3. 诗的最后一句“此乐君王与众同”表明什么? A. 只有君王能享受快乐
    B. 快乐是人人共享的
    C. 诗人不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白居易的作品,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人生感悟。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滕王阁序》(王勃):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与人生哲理,体现了人文情怀。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通过描绘春江与月夜的美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这种对比让我们看到不同诗人在自然美与人文情感上的共通之处,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丰富内涵。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