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亡道中五首》
时间: 2025-01-10 18:17: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奔亡道中五首
作者:李白
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
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
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
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
洛川为易水,嵩岳是燕山。
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
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
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
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
白话文翻译
在苏武所驻的天山上,在田横所居的海岛旁,万重关隘断绝了归路,何时才能回家呢?亭伯(指亭子中的人)如今在哪里?李陵也尚未归来。我的愁苦面容,如同海水般黯淡,衣服也换成了胡服。谈笑间三军的士兵却已不再亲近,昔日的朋友交情也变得疏远。手中仍留着一支箭,未曾射出给鲁连的书信。函谷关犹如玉石般坚固,不知何时才能重返?洛川流淌着易水,嵩岳矗立如燕山。人间的风俗变得像羌胡一样,很多人面色黯淡。申包羞愤而哭泣,七天内便白了鬓发。望着浩瀚湖水,芦叶翠绿齐整。我的归心何处安放?夕阳西下在大江西边。歇马在春草旁,想要走远却迷了路。谁能忍受那只子规鸟,连声向我啼鸣。
注释
字词注释
- 苏武:汉代的忠臣,曾被匈奴俘获,为了不背叛汉朝,长期被流放在天山。
- 田横:汉代的隐士,曾在海岛上生活。
- 亭伯:指诗中所提到的亭子中的人,象征着故人。
- 李陵:汉代名将,曾投降匈奴,后又未能归国。
- 函谷关、洛川、嵩岳: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地名,象征着离乡的遥远与归途的艰难。
- 子规鸟:指杜鹃,常以其哀鸣象征离别与思乡。
典故解析
- 苏武的故事在汉代流传甚广,象征着忠诚与坚韧。
- 提到的古人如亭伯、李陵等,均为历史上有名的人物,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故友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奔放、豪放,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理想情怀为主。
创作背景 《奔亡道中五首》创作于李白流亡期间,诗中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与对人生际遇的无奈,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命运的悲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李白在奔亡途中所见所感,展现了他浓厚的乡愁与对往昔的追忆。开篇即以历史人物的故事引入,苏武与田横的形象交替出现,象征着忠诚与坚守,同时也引发了诗人的沉重情感。诗中多次提及地名,如函谷关、洛川等,增强了离乡的遥远与归家的艰难。通过对人间风俗变迁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李白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愁容变海色”、“淼淼望湖水”,将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结合,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诗末以“子规鸟”收尾,将思乡的情感推向高潮,鸟鸣声声,令人动容,充分展现了李白的艺术天赋与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引入历史人物,设定了诗的背景,表明身处他乡的孤独与无助。
- 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与无奈,关塞重重,归路遥遥。
-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询问故人的去向,反映诗人对昔日友人的牵挂。
- 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愁苦的面容如同海水般苍白,衣服也因环境变化而改换。
-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昔日的欢声笑语已不再,朋友的关系也因时局而疏远。
修辞手法
- 比喻:“愁容变海色”,将愁苦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工整的对仗使诗句更加和谐。
- 拟人:“谁忍子规鸟”,赋予鸟以人类情感,表达思乡之情。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友情与故土的珍视,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诗中的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象交织,形成了深邃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山、海岛:象征着遥远的故乡与无法回归的现实。
- 关塞:代表阻隔与离愁,暗示着归途的艰难。
- 子规鸟:象征着思乡与离别,鸟鸣声声触动人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武所驻的地方是:
A. 天山
B. 海岛
C. 洛川
D. 嵩岳 -
李陵在诗中被提及,主要是为了表达:
A. 忍辱负重
B. 归乡无望
C. 朋友的背叛
D. 对战斗的渴望 -
“子规鸟”的鸣叫象征了什么?
A. 战斗
B. 思乡
C. 友情
D. 忍耐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的另一首经典诗作,展现了他洒脱的个性与对生活的感悟。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杜甫:李白的诗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理想,而杜甫则更注重社会现实与人道主义,二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李白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