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照镜感赋》
时间: 2025-01-11 11:50: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叶渐凋零。每望春华感不胜。冷眼看人青镜在,分明。白了青青又几茎。意气总难平。但觉诗书误平生。已是中年应割断,柔情。肯作嗟贫叹老声。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叶子渐渐凋零,每次回望春天的花朵,心中感慨难以自已。冷眼看着自己,镜子中的影像分明可见,头发已白,青春又有几根。心中的意气总难平息,只觉得诗书误了我的一生。到了中年,应该割断那些柔情,甘愿感叹贫穷与老去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凋零:落下、枯萎。这里指秋天的树叶逐渐枯黄。
- 春华:春天的花朵,象征着青春和美好。
- 冷眼:冷静的眼光,不带感情的观察。
- 青镜:比喻年轻时的自己,或指自我反省。
- 白了青青:形容头发或容颜的衰老,青春已逝。
- 意气:指人的志气和情绪。
- 诗书:指文学、学问,这里暗含对自己学术生涯的反思。
- 柔情:指对生活的感情和柔弱的情绪。
- 嗟贫叹老:对贫穷和衰老的感叹。
典故解析:
- 青镜:古代文人常用“镜子”来比喻自省与反思,诗中形象地表现了对自身变化的感悟。
- 诗书误平生:反映出诗人对自己一生追求的反思,强调了文学的追求与生活现实之间的矛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前,近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变革剧烈的时期,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他的诗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韵律美,也融入了新的思想。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中年时期,正值人生重要的转折点。面临个人生活的变迁与社会的动荡,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青春流逝的惋惜。
诗歌鉴赏:
《南乡子 照镜感赋》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哲理的作品,诗人通过对秋叶的描写,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开篇“秋叶渐凋零”,便引出了对时光流转的深刻感悟,接着以“每望春华感不胜”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眷恋。转而“冷眼看人青镜在,分明”,诗人用一种冷静的视角审视自己的变化,突显了内心的无奈与感慨。诗中“意气总难平”的情感则流露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深沉的反思,尤其是“已是中年应割断,柔情”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抉择,显示出一种从容面对人生起伏的态度。诗的最后,“肯作嗟贫叹老声”则是对生活的接受与自我安慰,传达出一种成熟的智慧。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卢前在这首诗中创造了一个富有哲理的空间,使读者在感受到个人苦闷的同时,也能够引发对更广泛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叶渐凋零:秋天的树叶逐渐枯黄,象征着生命的衰退。
- 每望春华感不胜:每次回想起春天的花朵,心中总是感慨万千。
- 冷眼看人青镜在,分明:用冷静的眼光看自己,发现青春的影像依然清晰,但已不再。
- 白了青青又几茎:年华已逝,白发渐生,青春只剩几根。
- 意气总难平:心中的志气和情绪始终难以平静。
- 但觉诗书误平生:感到自己在追求诗书的过程中,误了整个人生。
- 已是中年应割断,柔情:到了中年,应当割舍那些柔弱的情感。
- 肯作嗟贫叹老声:甘愿发出对贫穷和衰老的感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镜”比作自我反省的工具,形象生动。
- 对仗:如“白了青青”,在结构上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秋叶、春华象征人生的不同阶段,体现时光的无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人生的反思与接受,表现出对青春流逝的惋惜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诗人在表达对诗书追求的迷茫时,也展现出一种成熟的心态,接受生活的种种挑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叶:象征衰老与生命的终结。
- 春华:象征青春与美好时光。
- 青镜:象征自我反省与内心的观察。
- 诗书:象征追求理想与文化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叶渐凋零”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秋天的喜爱
C. 对自然的观察 -
“白了青青”所指代的意思是什么? A. 年龄的增长
B. 春天的到来
C. 青春的回归 -
诗人对诗书的态度是: A. 感到满足
B. 认为是误导
C. 认为是必要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卢前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李白更多地展现出对饮酒作乐的洒脱,而卢前则是对衰老与生活无奈的深刻反思。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