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淮东漕虞寿老宝文察院寄诗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0 22:40:19

鹓行接翼复分襟,酒病诗愁老不禁。

十载江湖千里月,一生金石两知心。

悼亡君有安仁戚,归隐侬为梁父吟。

早晚故人天上去,未应廊庙忘山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淮东漕虞寿老宝文察院寄诗二首 其二
作者:杨万里

鹓行接翼复分襟,酒病诗愁老不禁。
十载江湖千里月,一生金石两知心。
悼亡君有安仁戚,归隐侬为梁父吟。
早晚故人天上去,未应廊庙忘山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提到,像鹓鸟一样翅膀交错又分开,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饮酒带来的病痛和写诗的忧愁使我不得不老去。经历了十年的江湖生活,月亮在千里之外照耀;一生中,与金石般的朋友彼此知心。怀念已故的君主安仁,我选择隐居,吟诵《梁父吟》。早晚之间,故人将离开人世,朝廷和庙宇也不应忘却山林的静谧。

注释:

  • 鹓行接翼:鹓鸟是传说中的鸟,象征着美好的情感和友谊。此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又有距离。
  • 酒病诗愁:指饮酒后产生的身体不适和写诗时的忧愁,表现出一种岁月的无奈。
  • 金石两知心:金石象征着坚固的友情,表明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关系。
  • 悼亡君:对已故的朋友或君主的悼念。
  • 梁父吟:指《梁父吟》,是古代一首表达隐居生活的诗,代表归隐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80年-1260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倡导“自然诗”风格,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真挚,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这首诗,情感深邃而细腻,展现了他对友谊和生活的思考。开头的“鹓行接翼复分襟”,非常形象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有亲密又有疏远,仿佛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却又因生活的变迁而渐行渐远。接下来的“酒病诗愁老不禁”,则透露出诗人因饮酒和写诗而感受到的忧愁与无奈,岁月的流逝让他深感衰老。诗中“十载江湖千里月”,用江湖的漂泊来象征人生的旅途,月亮的陪伴则是一种孤独的美感,映射出内心的寂寞与思虑。

在后半部分,诗人对亡友的悼念“悼亡君有安仁戚”,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伤,仿佛在说即使身处隐居,心中仍然挂念着逝去的朋友。“归隐侬为梁父吟”,则表达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强调了隐士的志趣与追求。最后两句“早晚故人天上去,未应廊庙忘山林”则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也是一种对自然与归宿的渴望,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鹓行接翼复分襟: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融洽又有距离。
  2. 酒病诗愁老不禁:因饮酒而生病,因写诗而愁苦,感叹岁月的无情。
  3. 十载江湖千里月:经过十年的江湖生涯,月亮在遥远的千里之外,象征孤独和怀旧。
  4. 一生金石两知心:一生中,只有金石般的朋友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心情。
  5. 悼亡君有安仁戚:悼念已故的君主或朋友,表示对其的怀念与敬重。
  6. 归隐侬为梁父吟:选择隐居生活,吟唱古代诗篇,表达内心的宁静。
  7. 早晚故人天上去:感慨故人迟早会离开这个世界。
  8. 未应廊庙忘山林:即使身在喧嚣的城市,也不应忘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鹓行接翼”比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鹓鸟:象征美好情感与友谊。
  • 月亮:象征孤独、思念和时间的流逝。
  • 金石:象征坚固的友情。
  • 山林:象征自然的宁静与隐居生活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首句中的“鹓行接翼”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友情的亲密
    B. 自然的美丽
    C. 生活的无常

  2. 诗中“酒病诗愁”的意思是? A. 享乐的生活
    B. 生活的痛苦
    C. 对生活的满足

  3. “十载江湖千里月”中的“月”象征什么? A. 友情
    B. 寂寞与思念
    C. 归隐生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描写了人情世故和对过往的怀念。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了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深厚。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惜别之情,展现了人生的无常。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