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动一轩花竹,琅玕青锦薰笼。
怜才自是宋墙东。更识琴心挑弄。
暮雨乍收寒浅,朝云又起春浓。
冰肌玉骨信俱融。不比巫山何梦。
白话文翻译:
风吹动了那一间窗前的花竹,青色的锦缎散发着香气。
可怜才情本是宋墙东的人,更能理解琴心的挑动。
傍晚的细雨刚刚停歇,早晨的云雾又升起春天的浓重气息。
冰清玉洁的肌肤和骨骼都已融化,哪里比得上巫山的梦境?
注释:
- 轩:指房屋的窗户。
- 琅玕:一种珍贵的石头,这里指代美丽的装饰。
- 宋墙东:指的是宋朝时期的人,强调才华出众。
- 琴心:意指弹琴时的心情与情感。
- 巫山:古代传说中美丽的地方,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梦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东,字宪之,号止庵,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真情。
创作背景:
《西江月》创作于宋代,正是社会风气渐趋开放,文人雅士互相交流的盛世。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与人情味的深刻感受。开篇用“风动一轩花竹”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环境,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受。接着,诗人提到“怜才自是宋墙东”,不仅展示了对才华的欣赏,也暗含了对自身才华的自信。随着诗句的深入,描写了天气的变化,从“暮雨乍收寒浅”到“朝云又起春浓”,这不仅是自然的变化,也是情绪的变化,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
后半部分提到“冰肌玉骨信俱融”,用意象来展现美人如玉的形象,同时也暗示着爱情的温暖与融洽。最后以“巫山何梦”结束,既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让人思考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整首诗在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动一轩花竹:描绘了窗前花竹在风中摇曳的生动景象,营造出轻松自然的氛围。
- 琅玕青锦薰笼:青色的锦缎散发着香气,表现了环境的优雅与宁静。
- 怜才自是宋墙东:抒发对才华的欣赏,体现出诗人的自信与骄傲。
- 更识琴心挑弄:暗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细腻理解。
- 暮雨乍收寒浅:描绘了傍晚雨停的温暖,反映出一种清新感。
- 朝云又起春浓:表现了春天的气息,象征着新的希望。
- 冰肌玉骨信俱融:美人的形象,传达出温暖的情感。
- 不比巫山何梦: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带有一种梦幻色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肌玉骨”比喻美人,生动展现了她的美丽。
- 拟人:如“风动一轩”,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讲究对称,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自然万物的细腻观察,传达出一种清新而富有生机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竹: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
- 琅玕青锦:代表华丽与优雅,暗示文化的深厚。
- 琴心:传达对音乐的热爱与情感的细腻。
- 冰肌玉骨:象征美的极致与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宋墙东”指的是谁? A. 宋朝的建筑
B. 宋朝的才子
C. 宋朝的诗人
D. 宋朝的皇帝 -
“暮雨乍收寒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寒冷的厌恶
B. 对温暖的期待
C. 对雨的怀念
D. 对夜晚的恐惧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陈东的《西江月》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内心的细腻感受。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宋代诗词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的修辞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