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题罗浮别业
作者: 高骈 〔唐代〕
不将真性染埃尘,为有烟霞伴此身。
带日长江好归信,博罗山下碧桃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与珍视。诗人不愿意让自己的真实本性受到世俗的污染,而希望有烟霞相伴,过一种超脱的生活。长江的日出之美让人心驰神往,诗人也渴望能在罗浮山下欣赏到碧桃盛开的春天。
注释:
- 真性:指人的真实本性、纯洁状态。
- 染埃尘:指受到世俗的污染或干扰。
- 烟霞:指山间的云雾、晨雾,象征美丽的自然环境。
- 带日:指太阳升起时的场景。
-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象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 博罗山:指广东省的一座山,特指其春天桃花盛开的景象,象征美好与希望。
典故解析:
- 罗浮山:此山位于广东,是道教名山之一,历代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象征着修身养性之地。
- 碧桃春:桃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幸福与美好,春天是生命复苏的季节,代表希望与新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骈,字季隆,唐代诗人,出身于官宦世家,曾任职于多地,擅长五律和七言绝句。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高骈隐居生活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人寄情于山水之间,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寻求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高骈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超脱。开头两句“不将真性染埃尘,为有烟霞伴此身”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不愿被世俗的繁杂和污浊所污染,反而希望与自然的烟霞相伴,表明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接着“带日长江好归信”一句,描绘了长江晨曦中的壮丽景象,象征着希望与光明,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田园、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最后一句“博罗山下碧桃春”则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意象,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美好前景,给整首诗带来了温暖和生机。
整首诗意境优美,字句简练,展现了高骈高洁的情操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给读者带来了心灵的愉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真实本性的珍惜,强调不愿受到世俗的污染。
- 第二联:通过描绘长江的美好,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 第三联:描绘博罗山的春天,象征希望与自然的和谐。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整齐和有韵律感。
- 通过“烟霞”与“埃尘”的对比,突出诗人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高洁的情操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烟霞:象征着宁静、超脱的生活状态。
- 长江:代表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壮丽的自然景观。
- 碧桃春:象征着希望、幸福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真性”指的是什么?
A. 真实的本性
B. 世俗的生活
C. 自然的景象
D. 个人的情感 -
“带日长江好归信”中的“带日”指的是什么?
A. 太阳升起
B. 水波荡漾
C. 星星闪烁
D. 风吹柳动 -
诗人希望与什么相伴?
A. 繁华
B. 烟霞
C. 人群
D. 书籍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 李白的《庐山谣》: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诗词对比:
- 高骈的《寄题罗浮别业》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但高骈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王之涣则着重描绘壮阔的自然景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骈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增强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