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光薄暮欲沈烟。月影似弓弯。伤心何限,赤栏桥畔,碧瓦楼前。严妆和泪无人见,彊理旧眉残。纵翻新谱,不描新月,不画春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山光渐暗、烟雾弥漫的景象,月影像一把弯弓。伤感的情绪无边无际,赤栏桥旁、碧瓦楼前,满是心碎的回忆。即使严妆掩映着泪水,却无人察觉,强忍着旧日的眉头已显残缺。纵然翻开新谱,却不愿描绘那新月,不愿画出春山的美丽。
注释:
- 山光: 指山的光影。
- 薄暮: 指傍晚时分。
- 欲沈烟: 将要沉入烟雾之中,意指黄昏时分的朦胧。
- 赤栏桥: 一种桥梁,通常为红色栏杆。
- 碧瓦: 形容屋顶的颜色,青绿色的瓦片。
- 严妆: 严肃的妆容,意指打扮得很正式。
- 彊理: 强行忍耐、克制。
- 新谱: 新的曲子、诗篇。
典故解析:
“赤栏桥”、“碧瓦楼”是传统园林景观中的元素,常用以渲染情景的优雅与悲伤。诗中提到的“新月”和“春山”则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新的开始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随(1899-1985),字惕生,号松隐,近代著名诗人和学者。他的诗风深受唐诗影响,擅长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意象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眼儿媚》创作于20世纪初,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顾随通过诗歌表达了对逝去美好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眼儿媚》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傍晚的山水景色和内心的伤痛。诗的开头以“山光薄暮欲沈烟”描绘出一种朦胧的气氛,似乎在暗示着即将消逝的美好。接下来的“月影似弓弯”则增加了诗的层次感,月亮成弓,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又暗示着内心的无限思念。
“伤心何限”一句,直白地道出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伤心的情绪仿佛没有尽头,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孤独与无奈。“赤栏桥畔,碧瓦楼前”则将情感与特定的场景紧密结合,具体而生动地呈现出诗人留恋的地方,似乎每一处都蕴藏着往日的回忆。
接下来几句“严妆和泪无人见,彊理旧眉残”,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情感的压抑与抵抗,尽管面容打扮得很美,却掩盖不住那份内心的忧伤与疲惫。最后“纵翻新谱,不描新月,不画春山”,则是对未来的否定:即使翻开新的乐谱,诗人也不愿意描绘美好的新生活,似乎在强调对过去的无尽眷恋与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光薄暮欲沈烟: 描绘了傍晚的山色,暗示着一天的结束,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月影似弓弯: 月亮的影子像弯弓,暗示柔美与忧伤的情感交织。
- 伤心何限: 表达无尽的伤感,情感的深度与广度。
- 赤栏桥畔,碧瓦楼前: 具体的场景,引发对往昔的回忆。
- 严妆和泪无人见: 强烈的对比,表现内心的孤独。
- 彊理旧眉残: 强忍的情感与现实中的无奈。
- 纵翻新谱,不描新月,不画春山: 对新生活的拒绝,沉浸在对旧时光的怀念中。
修辞手法:
- 比喻: “月影似弓弯”,将月亮比作弯弓,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 “严妆和泪无人见,彊理旧眉残”,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山光、月影、桥畔、楼前等意象,形成了一幅幅美丽而忧伤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不愿意描绘新的生活,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和对美好回忆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光: 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 月影: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思念。
- 赤栏桥: 连接着情感与记忆的地方。
- 碧瓦楼: 代表着旧日的美好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月影”像什么?
- A. 直箭
- B. 弯弓
- C. 大海
- D. 云彩
-
填空题: 诗中“严妆和泪___见”描述了什么样的情感状态?
-
判断题: 诗人对新生活持积极态度。 (对/错)
答案:
- B. 弯弓
- 无人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与顾随: 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深切怀念,但李清照的词更侧重于女性的柔情与细腻,而顾随则在情感中融入更多的历史与自然的背景。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顾随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