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二首》
时间: 2025-01-26 02:16: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时成万物,寒暑迭钧陶。
壮阳当用事,大夏蒸炎歊。
造化本无情,怨咨徒尔劳。
身微天地阔,四顾无由逃。
九门阊阖开,万仞昆仑高。
积雪寒凛凛,清风吹寥寥。
嗟我虽欲往,而身无羽毛。
白话文翻译:
四季交替,万物生长,寒冷与炎热交替。
在盛夏时节,阳光炙烤着大地。
自然本无情,抱怨其实毫无意义。
我虽身处渺小,但天地广阔,四周无处可逃。
九门大开,昆仑山高耸入云。
积雪严寒刺骨,清风轻轻吹拂。
我虽然想去那遥远的地方,但我的身体没有翅膀。
注释:
- 四时成万物:四季轮回,造就了万物的生长。
- 寒暑迭钧陶:寒冷与炎热交替,像陶土在火中烧制一样。
- 壮阳:指盛夏的阳光。
- 怨咨徒尔劳:抱怨和忧虑都是无用的徒劳。
- 九门阊阖开:九门是古代都城的门,阊阖意指大门。
- 万仞昆仑高:昆仑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圣山,象征高远。
- 寒凛凛:寒冷得让人颤栗。
- 清风吹寥寥:微风轻拂,声音轻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在诗词、散文、史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尤其以《醉翁亭记》而闻名。欧阳修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结合个人体验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大热二首》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气候变化带来的夏季高温,诗中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反映了人对自然力量的无奈与渺小,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大热二首》通过描绘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便以“四时成万物”开篇,展现了自然规律的伟大与不可抗拒。随着季节的轮转,诗人感受到盛夏的炙热和寒冬的凛冽,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无奈感。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直言“造化本无情,怨咨徒尔劳”,揭示了自然界的冷漠与人类的无力,反映了诗人在炎热季节的焦虑与烦恼。诗人感叹“身微天地阔”,表达了自己的渺小与对大自然的敬畏。在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昆仑山的巍峨与寒风的轻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全诗最后一句“嗟我虽欲往,而身无羽毛”,则进一步将个人的渺小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夏日酷暑的感叹,更多的是对生命、自然与人际关系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时成万物:说明四季的变化是万物生长的基础。
- 寒暑迭钧陶:强调气候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 壮阳当用事:指夏季阳光强烈,给人带来热浪。
- 造化本无情:自然法则无情,不会因为人的感情而改变。
- 怨咨徒尔劳:对自然的抱怨是无用的。
- 身微天地阔:自己渺小,天地广阔,突显孤独感。
- 四顾无由逃:无处可逃,感到无奈。
- 九门阊阖开:描绘开放的城市大门,象征机会与希望。
- 万仞昆仑高:昆仑山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积雪寒凛凛:描绘冬天的寒冷。
- 清风吹寥寥:清风拂面,带来一丝宁静。
- 嗟我虽欲往,而身无羽毛: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与自身的局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季节变化比作陶土的烧制,生动形象。
- 拟人:自然被赋予无情的特质。
- 对仗:如“积雪寒凛凛,清风吹寥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变化与个人的感受,揭示了人在面对大自然时的无奈与渺小,表现了对生命与存在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四时:象征自然的循环与生命的延续。
- 壮阳:代表着生命的活力与热情。
- 昆仑: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高远。
- 寒雪:代表着生命的凋零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四时成万物”中的“四时”指的是? A. 四个季节
B. 四个方向
C. 四个元素
D. 四个阶段 -
“怨咨徒尔劳”中的“徒尔劳”是什么意思? A. 有所作为
B. 徒然无用
C. 费力不讨好
D. 付出努力 -
“身微天地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A. 自信
B. 渺小与无奈
C. 强大与勇敢
D. 快乐与满足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欧阳修与杜甫在描绘自然景物时,都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慨。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春天的生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而欧阳修在《大热二首》中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感受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欧阳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