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原
梦里乡关春复秋,
眼明今得见并州。
古来全晋非无策,
乱后清汾空自流。
南渡衣冠几人在?
西山薇蕨此生休。
十年弄笔文昌府,
争信中朝有楚囚。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故乡的春秋交替,
如今清醒地看见并州的景象。
古时候全晋并非没有良策,
然而乱世之后清汾河水依然空流。
南渡的衣冠人又有几人呢?
西山的薇蕨,今生就此停留。
十年在文昌府挥毫写字,
难道中朝还有楚国的囚徒?
注释:
- 乡关:故乡,指作者的家乡。
- 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古代的并州。
- 全晋:指整个晋地,意指历史上晋国的治理。
- 清汾:汾河,流经山西省的一条大河。
- 南渡:指南方,形容南迁的士人。
- 衣冠:指穿着衣冠的士人,象征知识分子。
- 薇蕨:指山西西山的野生植物,象征自然景观。
- 文昌府:古代文官的聚集地,象征文人之地。
- 楚囚:指楚国的囚徒,暗指历史上遭遇困境的文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字子华,号天锡,金朝著名诗人、词人,历任官职,对文学有深厚造诣。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金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时,作者在经历了政治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起伏后,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元好问的《太原》是一首充满乡愁和历史感的诗作。开头两句以“梦里乡关春复秋”引入,描绘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春秋的更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突显了作者心中那份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在诗的中段,作者通过“古来全晋非无策,乱后清汾空自流”表明历史的教训,尽管有过聪明的治理,但在乱世中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由此,引出对于南渡人们的思考,象征着知识分子的迁移与失落。
接着,诗中提到的“西山薇蕨此生休”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归宿感,象征着对自然的向往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最后,“十年弄笔文昌府,争信中朝有楚囚”则是对自身命运的反思,在文人聚集之地的十年中,感受到的却是被困于历史与现实的无奈。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历史思考,展现了个人与社会、历史间的复杂关系,给人一种既忧伤又深思的情感回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通过梦境的描写,展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 第三、四句转向历史,表明即使有良策,但在动乱之后依然无能为力。
- 第五、六句则反映出社会变迁后知识分子的处境。
- 第七、八句则是对自己十年文人生涯的反思,带有对历史的沉思。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深层的情感和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意象分析:
- 乡关:象征着故乡、归属感。
- 清汾:象征历史的流逝与无奈。
- 衣冠:象征知识分子及他们的命运。
- 薇蕨:象征自然、宁静和归宿感。
- 文昌府:象征文人聚集的地方和文化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太原》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元好问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南渡衣冠几人在”主要反映了什么? a. 对南方风景的描写
b. 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
c. 对衣服的描述 -
“十年弄笔文昌府”中的“弄笔”指的是什么? a. 书法练习
b. 诗歌创作
c. 手工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元好问的《太原》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及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但元好问更侧重于个人的命运与历史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关心与忧虑。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元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