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寺丞招宿瀑上不果》

时间: 2025-01-11 14:19:20

久与瀑泉疏,劳公下檄书。

极知居陋巷,不似宿精庐。

奴客辞看犊,邻人畏借驴。

何时儿子壮,聊为举篮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与瀑泉疏,劳公下檄书。
极知居陋巷,不似宿精庐。
奴客辞看犊,邻人畏借驴。
何时儿子壮,聊为举篮舆。

白话文翻译:

我与这瀑布的距离已经很久了,辛苦地请您来下达命令。
我深知自己的住处在偏僻的巷子里,哪里比得上那精致的庐舍?
我的仆人辞别了来观看的小牛,邻居们害怕借出驴子。
什么时候我的孩子长大了,能帮我挑担子呢?

注释:

  • 久与: 指与瀑泉交往已久,表示时间的久远。
  • 劳公下檄书: 劳烦您(公)来下达命令(檄书),表达了对他人的请求。
  • 陋巷: 形容居住环境简陋的巷子。
  • 精庐: 指精致的居所或庙宇。
  • 奴客: 指仆人或奴隶。
  • 辞看犊: 辞别了去看小牛,表示仆人离去的情景。
  • 儿子壮: 指自己的儿子长大,表示期待将来的能力。

典故解析:

  • 瀑泉: 瀑布常用来象征自然的美与力量。
  • 陋巷精庐: 对比简陋的居所与华丽的住处,表现出自谦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荫庵,南宋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受李白的影响,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常带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表面上看似简单,实际上却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与思考。诗人以瀑泉作为开篇,引出自己与自然的疏离感。通过对比“陋巷”和“精庐”,诗人自觉地谦卑,表现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他在诗中提到的仆人和邻居,似乎在反映出社会的冷漠与人际关系的疏离。尤其是“奴客辞看犊,邻人畏借驴”,展现了生活的窘迫与无奈。最后一句提到的“儿子壮”,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孩子成长的渴望,这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也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淡淡的愁苦与坚韧的生活态度,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流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久与瀑泉疏: 表达了长时间未能亲近自然,产生了距离感。
  2. 劳公下檄书: 向他人请求帮助,表现出一种无奈。
  3. 极知居陋巷: 自我反思,意识到自己的居住环境简陋。
  4. 不似宿精庐: 强烈对比,突出自卑与不安的情感。
  5. 奴客辞看犊: 反映出生活的不便与对仆人行为的无奈。
  6. 邻人畏借驴: 人际关系的隔阂,体现出邻里之间的冷漠。
  7. 何时儿子壮: 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对家庭的关心。
  8. 聊为举篮舆: 表达了希望儿子能为家庭分担的愿望。

修辞手法:

  • 对比: “陋巷”与“精庐”的对比,突显生活的落差。
  • 设问: 最后一句的设问,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生活感悟反映出社会的疏离与个人的渺小,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渴望,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意象分析:

  • 瀑泉: 象征自然的力量与美,反映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陋巷: 代表了诗人生活的卑微与无奈。
  • 精庐: 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精庐”指的是什么?

    • A. 简陋的房屋
    • B. 精致的庐舍
    • C. 自然景观
    • D. 书房
  2. 诗人的情感主要是?

    • A. 愉悦
    • B. 无奈和期待
    • C. 生气
    • D. 喜悦
  3. “何时儿子壮”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期待?

    • A. 孩子能赚钱
    • B. 孩子能回家
    • C. 孩子能为家庭分担
    • D. 孩子能读书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方寺丞招宿瀑上不果》和王维的《终南山》,两首诗都涉及自然与人生活的对比,但王维的诗更强调宁静和和谐,而刘克庄则更突显个人的无奈与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