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早春即事)》
时间: 2025-01-11 11:58: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早春即事)
作者: 毛滂 〔宋代〕
阶影红迟,柳苞黄遍。
纤云弄日阴晴半。
重帘不卷篆香横,
小花初破春丛浅。
凤绣犹重,鸭炉长暖。
屏山翠入江南远。
醉轻梦短枕闲欹,
绿窗窈窕风光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早春的景象,阳光透过红色的台阶影子变得迟缓,柳树的嫩芽像黄花一样遍布。细纤的云彩在阳光下变幻,时而阴霾时而晴朗。窗帘紧闭,香气弥漫,重重叠叠的香篆在空气中飘荡,小花刚刚在春丛中绽放,显得格外清浅。凤绣仍然厚重,鸭炉温暖如春,远处的屏山翠绿,映入江南的远方。醉意朦胧的梦如此短暂,枕边轻倚,窗前的风光在轻柔的转动中显得更加婀娜。
注释:
字词注释:
- 阶影:台阶的影子。
- 柳苞:柳树的新芽。
- 纤云:细腻的云彩。
- 篆香:香篆,指用香料制成的香。
- 初破:刚刚绽放。
- 凤绣:凤鸟的绣饰,象征富贵。
- 鸭炉:一种暖炉,通常用于取暖和烹饪。
- 屏山翠:青翠的山景。
典故解析:
此词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描绘的春景和物象均与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春天主题相契合,反映了春天的气息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约1050-1110),字子华,号青简,宋代词人,生于江苏。其词风清新婉约,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早春,春天的到来使得大自然复苏,毛滂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宁与繁荣。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刻感受和热爱。开篇以“阶影红迟,柳苞黄遍”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步伐缓慢而温柔,红色的影子与嫩黄的柳芽相映成趣,充满了温暖与生机。接着,诗人以“纤云弄日阴晴半”描绘了春日的多变,细腻的云彩在阳光下时而阴霾时而晴朗,表现出春天的柔和与变化。
词中“重帘不卷篆香横”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香篆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诗人通过“小花初破春丛浅”展现了春天的萌芽,细小的花朵在春丛中绽放,显得格外清新可爱,象征着新的开始。
在后半部分,“凤绣犹重,鸭炉长暖”则通过温暖的意象传达了春天的舒适与安逸,远处的屏山翠绿映入江南的远方,展现出一种悠远的意境。最后两句“醉轻梦短枕闲欹,绿窗窈窕风光转”则描绘了梦境中的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早春的美丽与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阶影红迟,柳苞黄遍。
- 描绘早春的场景,台阶的影子映出红色,柳树的新芽像黄花般遍布,象征春天的到来。
-
纤云弄日阴晴半。
- 细腻的云彩在阳光下变幻,展现早春天气的变化,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
重帘不卷篆香横,
- 窗帘紧闭,香气弥漫,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暗示春天的气息。
-
小花初破春丛浅。
- 小花刚刚在春天的丛中绽放,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凤绣犹重,鸭炉长暖。
- 凤鸟的绣饰仍然厚重,鸭炉温暖,表达对舒适生活的向往。
-
屏山翠入江南远。
- 远处的翠绿山景映入江南,展现了美丽的自然景观。
-
醉轻梦短枕闲欹,
- 梦境如醉,轻松而短暂,诗人依靠在枕边,感受宁静。
-
绿窗窈窕风光转。
- 绿窗前的风光在轻柔的转动中显得更加婀娜,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比喻春天的生机。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词的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早春美好景象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传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阶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到来。
- 柳苞:代表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纤云:象征着春天的柔和与变化。
- 篆香: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温馨。
- 小花:象征着生命的萌芽与希望。
- 凤绣:象征着富贵与美好生活。
- 鸭炉:象征着温暖与舒适的生活环境。
- 屏山翠:象征着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阶影红迟”描绘了什么景象?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温暖
- C. 夏天的炎热
-
“凤绣犹重”中的“凤绣”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脆弱
- B. 富贵与美好
- C. 自然的凋零
-
“醉轻梦短”的意思是什么?
- A. 梦境长久而美好
- B. 梦境短暂而轻松
- C. 梦境令人沉重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 柳永《雨霖铃》
诗词对比:
- 比较毛滂的《踏莎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毛滂更注重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与内心的细腻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词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