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红梅)》

时间: 2025-01-11 11:50:11

当日岭头相见处。

玉骨冰肌元淡伫。

近来因甚要浓妆,不管满城桃杏妒。

酒晕脸霞春暗度。

认是东皇偏管顾。

生罗衣褪为谁羞,香冷熏炉都不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红梅)
当日岭头相见处。
玉骨冰肌元淡伫。
近来因甚要浓妆,
不管满城桃杏妒。
酒晕脸霞春暗度。
认是东皇偏管顾。
生罗衣褪为谁羞,
香冷熏炉都不觑。

白话文翻译:

在那山岭之顶我们相见的地方,
你宛如玉骨冰肌,清丽而淡雅。
最近你为何要浓妆艳抹,
不在意满城的桃花和杏花都嫉妒你。
酒意微醺的脸庞映出春天的暗影,
仿佛是东皇特意来眷顾你。
那轻盈的罗衣褪去是为了谁而感到羞愧,
连香炉中的香气也冷淡得不再去关注。

注释:

  1. 玉骨冰肌:形容女子的肌肤细腻如玉,冰清玉洁。
  2. 淡伫:形容姿态优雅,淡雅而静立。
  3. 浓妆:指女子化妆浓重,这里暗含不必要的艳丽。
  4. 桃杏妒:桃花和杏花因嫉妒而显得逊色。
  5. 酒晕:饮酒后脸上略显红晕。
  6. 东皇:指东君,传说中的春天之神。
  7. 生罗衣:轻薄的罗衣,形容女子的衣着。
  8. 熏炉:香炉,盛放香料的器具。

典故解析:

  1. 东皇:在古代神话中,东君是春天的化身,象征着生机与繁荣,诗中提到他偏爱女子,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
  2. 桃杏妒:这一意象常见于古代诗词中,形象地表现了红梅的独特之美与其他花卉的嫉妒,体现了梅花的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字子华,号石涛,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冷暖。他的词风清丽流畅,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女性之美和春天的气息。

创作背景:

《玉楼春(红梅)》创作于春季,正值梅花盛开之时。诗人通过描写梅花的美丽,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整首词以红梅为主线,以细腻的描写表现出梅花的独特之美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开头以“当日岭头相见处”引入,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仿佛在回忆与梅花相遇的那一刻。接着,诗人通过“玉骨冰肌”来形容梅花,赋予其清丽而高洁的形象,展现了梅花在严寒冬季中的坚韧与独立。

“近来因甚要浓妆”一句,表达了对梅花变化的感慨,似乎在质疑它为何要追求浮华的外表,而忽略了自己本身的优雅。此时,诗人巧妙地将梅花与桃杏花相对比,展现了梅花的独特与高洁,使得它在百花中显得格外突出。

后半部分则通过“酒晕脸霞春暗度”描绘了春天的悄然来临,并用“东皇偏管顾”象征了春天对梅花的特别眷顾,进一步增强了梅花的尊贵感。最后两句“生罗衣褪为谁羞,香冷熏炉都不觑”更是将梅花的高洁与孤傲表现得淋漓尽致,暗示它并不在意外界的评判与赞誉,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自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当日岭头相见处:回忆与梅花相见的情景,地点在山顶,象征着高洁。
  2. 玉骨冰肌元淡伫:梅花的肌肤如玉般洁白,清丽而不事雕琢。
  3. 近来因甚要浓妆:质疑梅花为何要追求浓艳的妆扮,表现出对自然美的推崇。
  4. 不管满城桃杏妒:梅花毫不在意其他花的嫉妒,彰显其独特气质。
  5. 酒晕脸霞春暗度:春天的气息悄然而至,梅花在微醺中显得更加迷人。
  6. 认是东皇偏管顾:认为春天的神特别眷顾梅花,赋予其特殊的地位。
  7. 生罗衣褪为谁羞:即便衣着轻盈,也无所畏惧,表现出梅花的自信。
  8. 香冷熏炉都不觑:梅花的香气淡然,表明其不在意外界的关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骨冰肌”,以玉和冰来比喻梅花的清丽。
  • 拟人:将春天的东皇拟人化,表现其对梅花的眷顾。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酒晕脸霞”与“春暗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梅花的独特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生命与春天的深刻领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红梅:象征坚韧与高洁,是冬季中独特的花卉。
  2. 桃杏:常用来象征春天的美丽,但在此处却是梅花的嫉妒者。
  3. :象征着春天的欢愉与生命的活力。
  4. :代表梅花的芬芳,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自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东皇”指的是哪位神明?

    • A. 冬天的神
    • B. 春天的神
    • C. 夏天的神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玉骨冰肌”形容的是____(填写词语)。 答案:梅花

  3. 判断题:诗中梅花在意桃杏的嫉妒。(对/错) 答案: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春望》 - 杜甫
  2. 《红梅》 - 朱自华

诗词对比:

《红梅》(朱自华)与《玉楼春(红梅)》(毛滂)都有着对梅花的赞美,但朱自华更加直接地表达了梅花在冬季中的孤傲,而毛滂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强调梅花的高洁与春的到来。这两首诗都展现了梅花的独特之美,同时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古诗词赏析》
  3.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