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上望九华山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雪残半积阳山矶,大江云涌涛头飞。
九峰不受夕晖掩,杜牧一亭空翠微。
白话文翻译
在阳光照耀下,残雪半覆盖着阳山的岩石,大江波涛汹涌,白云翻腾。九华山的峰峦并未被夕阳的余晖遮掩,杜牧所描绘的亭子在空旷的翠绿之中显得格外静谧。
注释
- 雪残:指雪已经融化,残余的雪积在山上。
- 阳山矶:阳山的岩石,矶是指与水相接的地方。
- 云涌:形容云层翻滚、涌动的状态。
- 涛头飞:形容江水波涛汹涌,水花四溅。
- 九峰:指九华山的九个山峰。
- 夕晖:指夕阳的余晖。
- 杜牧:唐代诗人杜牧,他的诗作中常常描绘山水景色。
- 空翠微:指空旷而微弱的绿色,形容环境的清幽。
典故解析
“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以其秀丽的山水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著称。诗中提到的“杜牧”指的是诗人杜牧,他的诗作《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美丽,这种意象在本诗中得到了延续和发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其诗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董嗣杲游览九华山时,他在此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宁静,借此表达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诗人杜牧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九华山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开篇“雪残半积阳山矶”以生动的冬春交替之景引入,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接着“大江云涌涛头飞”描绘出壮阔的江水与天际之间的动感,对比出山的静谧与江的奔腾,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九峰不受夕晖掩”则进一步引导读者的目光,表现出九华山的巍峨与独立。这里不仅仅是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暗示了诗人在心灵上的追求——即使夕阳西下,也无法遮掩他对美的向往和对高峰的追逐。
最后一句“杜牧一亭空翠微”则是对诗人杜牧以及他作品的致敬,借用杜牧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索。这句中的“空翠微”让人感受到一种孤寂的美,仿佛在诉说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令人心生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雪残半积阳山矶:描绘阳山的冬春之交,残雪象征着寒冷的消逝,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 大江云涌涛头飞:展现了大江的气势,云卷云舒与涛涛江水相互辉映,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 九峰不受夕晖掩:暗示九华山的独特与永恒,不受时间的侵扰,象征着一种永恒的精神追求。
- 杜牧一亭空翠微:通过杜牧的作品传达出一种幽静与淡泊,表现了诗人对人文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对比体现在山与江的静动交替,拟人则体现在“云涌”、“涛头飞”的生动描绘,增添了诗的生气与活力。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文精神的敬仰,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意象分析
- 雪:象征纯洁与清新。
- 大江:代表着壮丽与奔腾,也象征着生命的流动。
- 九峰:象征着高尚与超脱,代表着人类心灵的追求。
- 夕晖:代表着时间的流逝,象征着无法挽回的美好瞬间。
- 杜牧:承载着文化和历史的厚重感,连接了古今文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雪残半积”中的“残”字意思是?
A. 剩余
B. 消失
C. 完全
D. 没有 -
诗中提到的“大江”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A. 安静
B. 奔腾
C. 阴沉
D. 幽静 -
“杜牧一亭空翠微”中的“空翠微”意指?
A. 热闹
B. 清幽
C. 灰暗
D. 荒凉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山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对比董嗣杲的《舟上望九华山》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董诗更显大气磅礴,王诗则侧重宁静深远。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