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得西字)》
时间: 2025-01-26 03:22: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得西字) ——刘长卿
到此机事遣,自嫌尘网迷。
因知万法幻,尽与浮云齐。
疏竹映高枕,空花随杖藜。
香飘诸天外,日隐双林西。
傲吏方见狎,真僧幸相携。
能令归客意,不复还东溪。
白话文翻译
到这里来放下世俗的事,自己却觉得被尘世的迷障所困。
因为知道万物都是幻影,便可以与浮云一起无拘无束。
稀疏的竹影映照着高高的床头,空中的花随杖子轻轻摇曳。
香气飘散在天边,夕阳隐藏在双林的西边。
傲慢的官吏刚刚显得亲近,幸亏有真正的僧人相伴。
这能使归来的客人心中宁静,不再回到东溪去。
注释
- 机事:指世俗的事务。
- 尘网:比喻世俗的纷扰与束缚。
- 万法幻:指万事万物皆为虚幻。
- 疏竹:稀疏的竹子,象征清幽。
- 高枕:高高的枕头,象征安逸。
- 空花:空灵的花,象征虚无与美好。
- 杖藜:用来拄的拐杖,象征行走中的人。
- 傲吏:傲慢的官吏。
- 真僧:真正的僧人,象征清净与智慧。
- 归客:返回的客人,象征身心的归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季真,号景山,唐代诗人,曾任官职,晚年隐居,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常带有禅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惠福寺与陈留的官员们举行茶会时创作的,诗人借茶会之际表达对世俗事务的放下与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展现了刘长卿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诗的开头,诗人直言放下尘世的事务,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进而引出对万法虚幻的深刻思考。诗中用“浮云齐”来比喻心灵的自由,展现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惠福寺的优雅自然环境,疏竹与空花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与淡泊的氛围。这里的“香飘诸天外”表现了茶香的悠远,暗示了精神世界的升华。随着日落西沉,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最后两句“傲吏方见狎,真僧幸相携”,将世俗的官吏与真正的僧人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追求内心平静的重要性。诗人通过与真僧的相伴,暗示了归客之心的宁静,表达出一种不再依恋世俗的愿望,体现了他对清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到此机事遣,自嫌尘网迷:来到这里,放下世俗的事务,却仍觉被尘世的迷惑缠绕。
- 因知万法幻,尽与浮云齐:因为明白万物皆为幻影,心灵便能与浮云一同自由自在。
- 疏竹映高枕,空花随杖藜:稀疏的竹影照映着高高的枕头,空中的花随手杖轻轻摇摆。
- 香飘诸天外,日隐双林西:茶香飘散在天空之外,夕阳逐渐隐没在双树林的西边。
- 傲吏方见狎,真僧幸相携:傲慢的官吏正显得亲近,幸好有真正的僧人相伴。
- 能令归客意,不复还东溪:能使归来的客人心中宁静,再不愿返回东溪。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尘网”比喻世俗的困扰,“万法幻”比喻万物的虚无。
- 对仗:如“疏竹映高枕,空花随杖藜”展现了意象的和谐美。
- 拟人:如“香飘诸天外”,赋予香气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生的哲理与心灵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疏竹:象征清幽自然,内心的宁静。
- 空花:代表虚幻与美好,象征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香气:象征精神的升华与内心的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法幻”指的是什么? A. 万物真实
B. 万物虚幻
C. 万物重要
D. 万物复杂 -
“傲吏方见狎”中的“傲吏”指的是哪类人? A. 官员
B. 僧侣
C. 客人
D. 商人 -
诗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A. 通过描绘茶会
B. 通过与世俗交往
C.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
D. 通过写自己经历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前者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与反思,而后者则是在思乡情怀中渗透出对月夜的感慨,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长卿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