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
时间: 2025-01-11 10:55: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
作者:刘长卿 〔唐代〕
间世生贤宰,同心奉至尊。
功高开北第,机静灌中园。
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
窗闻汉宫漏,家识杜陵源。
献替常焚藁,优闲独对萱。
花香逐荀令,草色对王孙。
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扫门。
江湖难自退,明主托元元。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时代,贤明的宰相诞生了,他和我们一起心系至尊的皇帝。
他的功绩高大,开创了北边的宫殿,静谧的园中滋养着各种植物。
进入这里,蝉鸣的影子交织着,骑士们的喧闹声也在归来。
窗边可以听到汉宫的漏声,心中自然明了杜陵的源头。
献祭时常焚烧稻草,闲适的时光独自对着萱草。
花香随荀令飘散,草色与王孙对映。
有了这个地方,首先修建阁楼,谁不愿意来扫门?
江湖之事难以自我退却,明主把重任托付给元元。
注释:
- 间世:指在这个时代。
- 贤宰:贤明的宰相。
- 至尊:指皇帝。
- 功高:指有卓越的贡献。
- 机静:指环境清幽。
- 蝉冠影:蝉的影子,象征夏季的宁静。
- 汉宫漏:指古代宫廷的漏水声,暗示历史的悠长。
- 杜陵源:杜甫的故乡,象征着文化的传承。
- 献替:指献祭的替代品。
- 优闲独对萱:悠闲地独自面对萱草,象征闲适的生活。
- 荀令、王孙:指古代文人,代表文化的传承。
- 江湖:指社会、人生的纷扰。
- 明主托元元:明主将重任托付给贤良之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约709年-约785年),字白,号东皋,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感,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是刘长卿为杜相公(杜甫的好友)新迁入长兴宅而作,旨在表达对贤明宰相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结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反映了当时政治的清明与个人的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新宅的环境与生活,展现了作者心中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通过“贤宰”和“至尊”的对比,设定了背景,突显出宰相的贤明和皇帝的伟大。
在描写环境时,“功高开北第,机静灌中园”,展现了诗人眼中的宁静与和谐。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美好,也暗含了宰相的政绩与治理之道。接下来的“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则通过蝉的宁静与骑士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生活的多样性。
诗中提到的“窗闻汉宫漏”与“家识杜陵源”,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此处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描写,也隐含着对前贤的怀念与敬仰。而“献替常焚藁,优闲独对萱”,则体现了诗人对简单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整首诗在描写中充满了哲理,既有对现实的观察,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间世生贤宰:当今社会出现了贤明的宰相。
- 同心奉至尊:他与我们同心协力奉献给皇帝。
- 功高开北第:他的功绩高大,开创了北边的宫殿。
- 机静灌中园:环境宁静,园中植物得以滋养。
- 入并蝉冠影:进入此地,蝉鸣的影子交织。
- 归分骑士喧:骑士们归来时喧闹声四起。
- 窗闻汉宫漏:窗边能听到汉宫的漏水声。
- 家识杜陵源:心中自然明了杜陵的源头。
- 献替常焚藁:献祭时常焚烧稻草。
- 优闲独对萱:悠闲地独自面对萱草。
- 花香逐荀令:花香随荀令飘散。
- 草色对王孙:草色与王孙相映。
- 有地先开阁:有了这个地方,首先修建阁楼。
- 何人不扫门:谁不愿意来扫门?
- 江湖难自退:江湖之事难以自我退却。
- 明主托元元:明主将重任托付给贤良之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环境的宁静比作理想的生活状态。
- 对仗:如“蝉冠影”和“骑士喧”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象征:窗边的漏声象征着历史的回响,萱草象征着闲适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贤明宰相的德行与期望,以自然景色反映出诗人的追求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宁静与喧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蝉:象征夏季的宁静与生命的循环。
- 汉宫漏:历史的象征,代表古代文化的延续。
- 萱草:象征闲适与安宁的生活。
- 花香、草色:自然的美好,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贤宰”指的是谁?
- A) 皇帝
- B) 宰相
- C) 诗人
-
“窗闻汉宫漏”中的“汉宫”象征什么?
- A) 诗人的家
- B) 古代的文化
- C) 自然环境
-
诗中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向往闲适
- C) 对抗现实
答案:
- B) 宰相
- B) 古代的文化
- B) 向往闲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王之涣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写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但更强调了视野的开阔与豪情。
- 杜甫《春望》:通过对国家的忧虑与对个人生活的反思,表现出深沉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刘长卿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