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杂咏·茶笋》

时间: 2025-01-10 23:11:04

褎然三五寸,生必依岩洞。

寒恐结红铅,暖疑销紫汞。

圆如玉轴光,脆似琼英冻。

每为遇之疏,南山挂幽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褎然三五寸,生必依岩洞。
寒恐结红铅,暖疑销紫汞。
圆如玉轴光,脆似琼英冻。
每为遇之疏,南山挂幽梦。

白话文翻译:

这段茶笋高高地生长,长度大约三五寸,总是依附在岩石的洞穴中。寒冷的天气令人担心它会结成红色的铅,温暖的天气又让人怀疑它会融化成紫色的汞。它的形状圆润如玉,光泽闪耀,脆嫩得像琼英般的冰霜。每当我见到它,便会想起南山的幽梦。

注释:

  • 褎然:形容茶笋生长的样子,表示丰盛的样子。
  • 三五寸:指茶笋的长度,约为三到五寸。
  • 寒恐:生怕在寒冷中结成红铅,红铅是一种金属,形容茶笋在低温下的脆弱。
  • 暖疑:在温暖的情况下,担心茶笋会融化成紫汞,紫汞是汞的一种状态。
  • 圆如玉轴光:形容茶笋的形状和光泽,如同玉石一样圆润光滑。
  • 脆似琼英冻:指茶笋的脆嫩,像冰霜一样脆弱。
  • 南山挂幽梦:暗示诗人对南山的思念与梦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皮日休,字廷秀,号青莲,唐代诗人,颇受当时文人推崇。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茶文化盛行的时期,茶笋作为一种新兴的食材,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诗人通过描绘茶笋的形态,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以茶笋为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首句“褎然三五寸,生必依岩洞”生动描绘了茶笋的生长环境,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紧接着的两句则通过比喻和夸张,描绘了茶笋在寒冷与温暖之间的脆弱,反映出自然界的变幻无常。

“圆如玉轴光,脆似琼英冻”这两句不仅形象地展现了茶笋的外观特征,更蕴含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慨。最后一句“每为遇之疏,南山挂幽梦”则将自然与情感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南山的思念之情,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在描绘茶笋的同时,透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思,展现出唐代诗歌的雅致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褎然三五寸:生动的描绘了茶笋的外观,表现其生长状态。
  2. 生必依岩洞:强调茶笋生长的环境,增加自然的神秘感。
  3. 寒恐结红铅:通过对比,表现茶笋在寒冷环境中的脆弱。
  4. 暖疑销紫汞:进一步强调自然环境对茶笋生长的影响。
  5. 圆如玉轴光:用比喻突显茶笋的光泽与美丽。
  6. 脆似琼英冻:将茶笋的脆嫩与冰霜相比较,增添意象的清冷感。
  7. 每为遇之疏:表达遇见茶笋时的思考和感慨。
  8. 南山挂幽梦: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结合,展现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圆如玉轴光”“脆似琼英冻”,生动形象。
  • 夸张:如“寒恐结红铅”,展现茶笋脆弱的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茶笋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同时,表现了对故乡南山的思念,传达了浓厚的乡愁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茶笋:象征新生和生命的脆弱。
  • 岩洞:自然环境,代表生命的栖息地。
  • 寒冷与温暖:象征生命中的对立和变化。
  • 南山:代表诗人的思乡情绪,寄托着对故土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茶笋生长在哪里?

    • A. 河边
    • B. 岩洞
    • C. 高山
    • D. 草地
  2. 诗中“寒恐结红铅”中“红铅”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脆弱
    • C. 快乐
    • D. 生命
  3. 诗人对南山的情感是?

    • A. 失望
    • B. 思念
    • C. 忍耐
    •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关注自然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孤独的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着重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