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斋四咏。鹤屏》
时间: 2025-01-10 22:41:02意思解释
公斋四咏·鹤屏
原文展示:
三幅吹空縠,孰写仙禽状。
耳侧以听,赤精旷如望。
引吭看云势,翘足临池样。
颇似近蓐席,还如入方丈。
尽日空不鸣,穷年但相向。
未许子晋乘,难教道林放。
貌既合羽仪,骨亦符法相。
愿升君子堂,不必思昆阆。
白话文翻译:
三幅轻薄的绢帛,谁在描绘这仙禽的形象?
耳边静听,红色的光芒广阔如同远望。
仰头观望云的走势,翘起的脚如同临池的姿态。
似乎近似于蓐席,亦如步入方丈。
整日不鸣,整年只相对。
不允许子晋乘坐,难以教导道林放飞。
外貌与羽毛仪态相符,骨骼也符合法相。
希望能升入君子的堂,不必思念昆阆。
注释:
- 三幅:指三块布料或画幅。
- 吹空縠:轻薄的绢布在风中轻轻飘动。
- 仙禽: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洁。
- 耳侧以听:耳边静静地听。
- 赤精:赤色的光辉,象征神秘。
- 蓐席:古代一种草席,表示简朴。
- 方丈:佛教寺庙的住处,象征清净。
- 子晋:指晋代的高士王羲之。
- 道林:道家名士,象征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约834-883),唐代著名诗人,字季舆,号澄溪。他的诗风清新雅致,擅长写景抒情,常以自嘲和幽默的笔调表达情感,代表作有《秋夕》、《夜泊牛渚怀古》等。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皮日休隐居于公斋之际,表达他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淡泊。诗中描绘的鹤与云、池塘等景象,寓意着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以鹤为主旨,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和超然生活的向往。开头以“吹空縠”引入,轻盈的绢帛让人联想到仙境中的仙禽,象征着诗人对高洁理想的追求。接着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示了鹤的优雅姿态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繁华的反思。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表现出作者对道家哲学的理解与向往。特别是在“未许子晋乘,难教道林放”中,诗人既表达了对高士理想的尊崇,又流露出对现实世界中人际关系的无奈和思考。
通过“愿升君子堂,不必思昆阆”,诗人展示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出对于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体现出一种道家思想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皮日休独特的诗歌风格和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幅吹空縠,孰写仙禽状。”:引入题目,描绘轻盈的绢帛,象征仙禽的形象。
- “耳侧以听,赤精旷如望。”:静听周围的空灵,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光辉。
- “引吭看云势,翘足临池样。”:仰望天空,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姿态。
- “颇似近蓐席,还如入方丈。”:将鹤的姿态与简朴的生活结合,表达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 “尽日空不鸣,穷年但相向。”:鹤虽不鸣叫,但始终有着彼此的陪伴。
- “未许子晋乘,难教道林放。”:提及历史人物,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 “貌既合羽仪,骨亦符法相。”:外表与内在的和谐,体现出理想的境界。
- “愿升君子堂,不必思昆阆。”:希望能进入理想的境界,而非追逐虚幻的名利。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仙禽”比喻理想人格。
- 拟人:鹤的“鸣”与“相向”赋予了动物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均衡,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主题围绕对高洁理想和宁静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鹤:象征高洁、自由和理想人格。
- 云:象征自然的变化与无常,表达诗人的自由意志。
- 池: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君子堂:代表理想的生活境界,象征着清高与德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仙禽”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鹤
- B. 鸟
- C. 凤凰
- D. 仙鹤
- 诗人表达了对什么样的生活的向往?
- A. 世俗生活
- B. 自然宁静的生活
- C. 荣华富贵
- D. 奢华享受
- “未许子晋乘,难教道林放”中提及的“子晋”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王羲之
- B. 李白
- C. 杜甫
- D. 白居易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皮日休的另一首具有历史意蕴和个人情感的诗。
- 《秋夕》: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情感。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均描绘自然环境,表现出对清幽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多表现出对孤独的沉思,而皮日休则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文学史》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