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归燕
作者: 杜甫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
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
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白话文翻译:
这不仅是为了躲避霜雪,燕子们的伴侣也少得可怜。
四季更替从不失序,八月时节它们自然知道要返回。
春天的景色怎会来相访,众多幼燕还会识得归期。
即使故巢尚未被毁,它们也会飞到主人身边。
注释:
- 不独: 不仅仅是。
- 俦侣: 伴侣、同伴。
- 四时无失序: 四季更替没有混乱。
- 八月自知归: 八月时节自然知道要回巢。
- 春色岂相访: 春天的美好景色怎么会来拜访呢?
- 众雏: 许多幼燕。
- 识机: 识得时机。
- 故巢傥未毁: 如果旧巢还没有被毁坏。
- 会傍主人飞: 也会依附在主人身边飞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称为“李杜”。杜甫生活在动荡的时代,经历了安史之乱,诗作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风格沉郁而厚重。
创作背景:
《归燕》是杜甫在流亡生涯中写的诗之一,表达了他对燕子归来的渴望和对家园的思念之情。燕子是春天的象征,它们的归来不仅代表了季节的轮回,也寓意着对故乡的依恋。
诗歌鉴赏:
《归燕》描绘了燕子在四季更替中的活动,表现了自然界的规律与生命的韧性。诗的开篇通过“不独避霜雪”引出燕子的生存状况,突显出燕子在艰难环境中的坚韧与孤独。接着,诗人提到“四时无失序”,暗示着自然界的规律性,燕子在一定的时序中归来,显示出它们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与适应。
在第二联中,诗人自问春色是否会主动来访,反映出他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的渴望。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诗人却感受到一种失落,似乎春天的美丽与他无关。众雏的识机则传达出一种自然的智慧,燕子们对于归家的认知与本能,象征着对家庭的依恋和对温暖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故巢傥未毁”结束,表达了对旧居的留恋与期待。即使身处困境,燕子仍然会在适当的时候回到主人身边,暗示着对故乡、对人情的深切眷恋与希望。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生动,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 燕子不仅仅是为了躲避霜雪,它们的伴侣也很少,表达了燕子的孤独感。
- 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 四季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到了八月,燕子自然知道要回到故乡。
-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 春天的美丽景色不会主动来访,而燕子们的幼雏仍然懂得归家的时机。
- 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即使燕子的旧巢没有被毁坏,它们依然会飞到主人身边,表现出对家的依恋。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 燕子被赋予了情感,体现出它们的孤独与对归家的渴望。
- 对仗: 诗中“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燕子的归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家庭的眷恋,也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 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家园的温暖。
- 霜雪: 代表着艰难的环境,暗示生存的困境。
- 春色: 体现出生机与希望,但在诗中却显得遥不可及。
- 旧巢: 象征着归属和安宁,传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燕子不仅仅是为了躲避什么?
A. 春风
B. 霜雪
C. 暴雨
D. 炎夏 -
诗中的“众雏还识机”意指什么?
A. 幼燕知道归期
B. 幼燕会飞
C. 幼燕喜欢玩耍
D. 幼燕需要食物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另一首表达对国家与家乡思念的诗。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的作品,同样表现了对归家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归燕》和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孤独,但杜甫更多关注的是对故乡的思恋,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的放纵与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研究》
- 《唐代诗歌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