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友人寒食书怀韵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0:43:32

往昔升平客大梁,新烟然烛九衢香。

车声驰道内家出,春色禁沟宫柳黄。

陵邑祇今称虏地,衣冠谁复问唐装。

伤心寒食当时事,梦想流莺下苑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往昔升平客大梁,新烟然烛九衢香。
车声驰道内家出,春色禁沟宫柳黄。
陵邑祇今称虏地,衣冠谁复问唐装。
伤心寒食当时事,梦想流莺下苑墙。

白话文翻译

往昔盛世中,客人聚集在大梁城,香烟袅袅,点燃了九条街道的灯火。
车声在街道上回荡,家家户户纷纷出门,春色满园,宫中的柳树已经发黄。
而今这座城池只称为敌人领地,衣冠相貌又有谁来问询唐朝的装束呢?
在寒食节这令人伤心的日子里,我不禁想象黄莺在苑墙下鸣叫的景象。

注释

  • 升平:指太平盛世,安定的时光。
  • 大梁:指的是大梁城,古代重要的城市,现今的开封。
  • 九衢:指九条大街,象征繁华热闹。
  • 禁沟:指的是宫中的护城河,表示宫廷的禁忌。
  • 陵邑:指的是今之地,强调现在的沦丧。
  • 虏地:敌人占领的地方,表达对国土沦陷的感伤。
  • 寒食:指寒食节,春季节日,表达怀念和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字子美,号江洲,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尤其善于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此外,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宋朝,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对往昔盛世的回忆,表现了对国家沦陷的无奈与愁苦。寒食节是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忆,借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感慨。

诗歌鉴赏

张元干的《次友人寒食书怀韵二首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盛世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他开篇回溯到过去的繁华大梁,描绘出一幅热闹的市景画面,香烟缭绕,车声阵阵,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然而,随着诗句向下推进,诗人渐渐揭示了现实的凄凉与失落。
“陵邑祇今称虏地,衣冠谁复问唐装”,两句切入点明了国家沦陷的痛苦,令人心头一紧。这不仅是对国家命运的哀叹,更是对文化、身份的失落感的深切思考。诗人在表达对故国的怀念时,充满了无奈与悲伤,特别是对寒食节的情感寄托,显得尤为动人。
全诗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深思。通过对春色、寒食、流莺等意象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在伤感中又不失美感,引人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往昔的繁华:通过“升平客大梁”与“新烟然烛九衢香”展现了盛世的景象。
  • 第二联通过车声和春色的对比,描绘出春日的美好与生活的生机。
  • 第三联则通过“虏地”与“唐装”转折,显露出国家沦陷的苦痛,感叹如今的凄凉。
  • 最后一联以“伤心寒食”引入对往日的怀念,流莺的意象则加深了思乡情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新烟然烛九衢香”与“车声驰道内家出”,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春色、寒食、流莺等意象交织,营造出浓厚的思乡氛围。
  • 比喻:通过比喻将盛世的繁华与现状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对现状沦陷的痛苦和对未来的无奈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同时展现了浓厚的乡愁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色:象征生机与希望,反衬出现实的凄凉。
  • 寒食:代表追忆与思念,承载着对故国的情感。
  • 流莺:象征美好与逝去,代表着逝去的春光与青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虏地”指的是什么?

    • A. 自己的故乡
    • B. 敌人占领的地方
    • C. 诗人的居住地
  2. “伤心寒食”中,寒食节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追忆与哀伤
    • C. 愤怒
  3. 诗中的“流莺”象征着什么?

    • A. 未来的希望
    • B. 逝去的美好
    • C. 生活的繁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张元干诗中都表现了对国家沦陷的感慨,但杜甫更多地关注战争的残酷,张元干则深沉地描绘个人情感与时局的关系。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同样有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相似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代诗歌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