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

时间: 2025-01-11 10:00:04

三十年来往,中间京洛尘。

倦行今白首,归卧已清神。

坡暖冬抽笋,松凉夏健人。

更惭征诏起,避世迹非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十年来往,中间京洛尘。
倦行今白首,归卧已清神。
坡暖冬抽笋,松凉夏健人。
更惭征诏起,避世迹非真。

白话文翻译

作者在三十年的旅途中,经历了京城和洛阳的繁华与尘世的喧嚣。如今已是白发苍苍,感到疲惫,决定回到家中安卧,心灵得以清净。春天的坡地温暖适宜,冬天可以抽取竹笋;夏天的松林凉爽,令人感到身心舒畅。更让我感到惭愧的是,自己曾因征召而起,实际上是想要避世,不愿意追求那些虚假的名利。

注释

  • 京洛尘:指京城和洛阳的尘世喧嚣,意指繁华的都市生活。
  • 倦行:疲倦的行走,表现出长途旅行的劳累。
  • 归卧:回到家中安静地休息。
  • 清神:指心灵的宁静与清明。
  • 坡暖冬抽笋:春天的坡地温暖,适合竹笋的生长。
  • 更惭征诏起:感到羞愧,因为曾因政府的征召而离开了隐居的生活。
  • 避世迹非真:隐居的生活并不是为了追求虚假的名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图,字子云,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庐州(今安徽合肥)。他一生游历广泛,尤其擅长于诗歌和书法。司空图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经历了世事的纷扰与人生的起伏,心中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诗中反映了他对名利的看淡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下方》这首诗透过司空图的个人经历,展现了他对世俗繁华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在三十年的旅途中,经历了京城与洛阳的喧嚣,感受到世事的无常与繁华背后的虚幻。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诗人选择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平静。

诗的前两句通过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疲惫,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随着年纪的增长,他意识到清净的心灵比繁华的生活更加重要。后面的自然描写不仅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更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坡地的温暖与松林的凉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不同选择。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自省的写照。他对曾经因征召而起的羞愧,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反思。诗人避世并非出于虚假,而是对真实自我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十年来往:指诗人经历了三十年的旅途生涯,表明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成长。
  2. 中间京洛尘:在这段旅程中,经历了京城和洛阳的繁华,暗示着其中的喧嚣与浮华。
  3. 倦行今白首:如今已是白发苍苍,表达出时间带来的疲惫感。
  4. 归卧已清神:归家休息,心灵得以宁静,反映出对内心安宁的向往。
  5. 坡暖冬抽笋:描绘春天的温暖与自然的生机,传达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6. 松凉夏健人:夏天的凉爽使人心情愉悦,进一步增加自然的美好感受。
  7. 更惭征诏起:因政府征召而感到羞愧,反映出对世俗的反思。
  8. 避世迹非真:隐居生活并非出于虚假,表达了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坡暖冬抽笋,松凉夏健人”,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现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司空图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传达了在繁华背后对真实自我的追求。它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京洛:象征繁华与喧嚣,代表着世俗生活。
  • 白首: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老年的感慨。
  • :象征自然的温暖与生命的希望。
  • :象征清凉与健康,表现出自然带来的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经历了多少年的旅途?

    • A. 20年
    • B. 30年
    • C. 40年
  2. 诗中提到的坡地在什么季节适合抽笋?

    • A. 春天
    • B. 夏天
    • C. 冬天
  3. 诗人对征召的态度是?

    • A. 骄傲
    • B. 羞愧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将司空图与王维的作品进行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强调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性、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但王维更侧重于山水意境的描绘,而司空图则更关注内心的自省与对世俗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与评论》
  • 《司空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