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思仙》

时间: 2025-01-11 11:58:01

断人肠。

正西楼独上,愁倚斜阳。

称鸳鸯鸂鶒,两两池塘。

春又老,人何处,怎惯不思量。

到如今,瘦损我,又还无计禁当。

小院呼虑夜,当时醉倒残缸。

被天风吹散,凤翼难双。

南窗雨,西廊月,尚未散、拂天香。

听莺声,悄记得,那时舞板歌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思仙
作者: 吕渭老 〔宋代〕

断人肠。正西楼独上,愁倚斜阳。
称鸳鸯鸂鶒,两两池塘。
春又老,人何处,怎惯不思量。
到如今,瘦损我,又还无计禁当。
小院呼虑夜,当时醉倒残缸。
被天风吹散,凤翼难双。
南窗雨,西廊月,尚未散拂天香。
听莺声,悄记得,那时舞板歌梁。

白话文翻译:

我在西楼独自一人,愁苦地依靠在斜阳的余晖中,心中想到那对鸳鸯和鸂鶒,它们在池塘中成双成对。春天又过去了,然而人却不知身在何处,怎么能不思念往事呢?到现在,我的身心已然消瘦,却又无计可施来禁锢这些思绪。小院中夜晚的忧虑,想起当时醉倒在残留的酒缸中。被天风吹散的情思,像凤的翅膀难以再成双。南窗外的细雨,西廊里的明月,依旧没有散去的天香。听到黄莺的歌声,悄悄记起那时的舞蹈和歌唱。

注释:

  • 鸳鸯鸂鶒: 鸳鸯是爱情的象征,鸂鶒则为其伴侣,暗示爱情的美好与坚贞。
  • 瘦损: 形容因思念而消瘦,表达情感的沉重。
  • 残缸: 形容酒的残余,暗指醉酒后的孤独与无奈。
  • 凤翼难双: 比喻失去伴侣或爱人后的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渭老,字伯琦,号天波,宋代人,生于南宋时期,尤其以其婉约细腻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尤其是对爱情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

《醉思仙》创作于吕渭老感情经历的特定时期,正值人生的思索与追忆,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醉思仙》是吕渭老的一首典型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往昔恋情的深切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诗中通过描绘西楼的斜阳、池塘中的鸳鸯与鸂鶒,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春天的流逝与对往昔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使得诗意愈加醇厚。

诗人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对爱与失去的感慨,透过“瘦损我”和“无计禁当”的自述,展现了思念之苦以及无奈的心境。小院的夜晚和细雨、明月交织出一种凄美的意境,增添了诗歌的情感层次。结尾处对黄莺声的轻声回忆,似乎在追寻那些美好瞬间的温暖,也让整首诗在伤感中透出一丝甜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断人肠: 开篇即以痛苦的情感开场,直入主题。
  • 正西楼独上,愁倚斜阳: 描绘了孤独的环境与愁苦的内心。
  • 称鸳鸯鸂鶒,两两池塘: 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间情感,增添了诗的意境。
  • 春又老,人何处,怎惯不思量: 表达对时间流逝与人事无常的感慨。
  • 瘦损我,又还无计禁当: 反映思念导致的身心疲惫。
  • 小院呼虑夜,当时醉倒残缸: 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 凤翼难双: 比喻失去爱人后的孤独。
  • 南窗雨,西廊月: 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 听莺声,悄记得: 通过声音唤起记忆,回归美好的过往。

修辞手法:

  • 比喻: “凤翼难双”比喻失去伴侣后的孤独。
  • 拟人: “听莺声”,使声音具有生命的感觉。
  • 对仗: “南窗雨,西廊月”,形成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思念与孤独,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追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鸳鸯: 象征爱情的美好与忠贞。
  • 斜阳: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池塘: 代表自然与内心的宁静。
  • 小院: 体现了个人情感的归属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鸳鸯鸂鶒”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爱情
    • C. 忍耐
  2. “瘦损我”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与忧伤
    • C. 无聊
  3. “凤翼难双”中的“凤”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事物
    • B. 失去的爱人
    • C. 自然现象

答案:

  1. B. 爱情
  2. B. 思念与忧伤
  3. B. 失去的爱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 同样表达思念之情,但更侧重于兄弟情。
  • 李清照《如梦令》: 侧重于对爱情的细腻描绘,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吕渭老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