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铺歇马》
时间: 2025-01-11 01:34: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塔铺歇马
苏轼 〔宋代〕
甘山庐阜郁相望,
林隙熹微漏日光。
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蚤稻欲移秧。
迢迢涧水随人急,冉冉岩花扑马香。
望眼尽从飞鸟远,白云深处是吾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山水景象。远山和丘陵浓密苍翠,林间的缝隙透出微弱的阳光。吴国的晚秋,蚕丝开始断了,稻田中的秧苗也快要移植了。蜿蜒的山涧水流急促,轻柔的山花香气扑面而来。目光所及,飞鸟都飞得很远,深藏在白云中的,是我的故乡。
注释:
- 甘山:指的是甘肃的山,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山景。
- 庐阜:指山丘,庐为居所,引申为山的居住。
- 熹微:微弱的光线,形容日光透过树隙。
- 吴国:古代吴国的地域,指的是现在的江苏一带。
- 晚蚕:指的时节,特指蚕开始结茧的时候。
- 占城:指的是稻田的区域。
- 冉冉:缓慢而轻柔的样子。
- 扑马香:山花的芳香扑面而来,形容香气浓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变,兼具豪放与婉约,题材广泛,从山水田园到政治抒怀都有所涉及。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轼任职于杭州期间,正值秋冬交替之际,诗人骑马游历于甘山庐阜之间,感受到自然美景与乡愁的交织,因此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这首《白塔铺歇马》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展示了苏轼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情感受。诗中以“甘山庐阜”开篇,生动描绘出一幅山色苍翠的画面,给人一种清新而愉悦的感受。接着通过“林隙熹微漏日光”,让人仿佛听到了树叶间的微风,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这种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热爱。
之后,诗人描写了吴国的农田景象,通过“晚蚕初断叶”和“占城蚤稻欲移秧”,反映了农事的变化与乡村的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丰收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紧接着“迢迢涧水随人急,冉冉岩花扑马香”两句,水流的急促与花香的轻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自然的和谐与诗人内心的宁静。
最后两句“望眼尽从飞鸟远,白云深处是吾乡”更是点明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飞鸟象征着自由与远方,而白云深处则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这种对故乡的眷恋让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既有对眼前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甘山庐阜郁相望”:
- 描述山丘的密集和苍翠,展现自然的壮丽。
- “林隙熹微漏日光”:
- 透过树缝的微弱阳光,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
- “吴国晚蚕初断叶”:
- 描写农事的季节,表现乡村生活的细节。
- “占城蚤稻欲移秧”:
- 反映稻田的生长变化,象征着丰收的期待。
- “迢迢涧水随人急”:
- 水流急促,表现出一种急切的感觉。
- “冉冉岩花扑马香”:
- 山花的香气扑面而来,体现自然的美好。
- “望眼尽从飞鸟远”:
- 对远方的思念,象征着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 “白云深处是吾乡”:
- 白云之中是故乡,表达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的结合,增强诗的意境。
- 对仗:如“迢迢涧水随人急,冉冉岩花扑马香”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如“扑马香”,让花香有了生命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家乡深切的怀念,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故乡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甘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庐阜:代表人们的居住环境。
- 吴国: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深厚底蕴。
- 涧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急促。
- 岩花: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
- 白云:象征着故乡的遥远与思念的深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国”是指哪个地区? A. 江苏
B. 浙江
C. 安徽
D. 福建 -
“冉冉岩花扑马香”中的“扑”字可以理解为: A. 拍打
B. 轻轻地来
C. 挡住
D. 散开 -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忆? A. 自然
B. 故乡
C. 朋友
D. 爱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白塔铺歇马》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园的思念,但杜甫的诗中更多地融合了社会动荡与个人忧虑,而苏轼的诗则强调一种宁静与和谐。
-
《山居秋暝》(王维)则通过极简的笔触描绘出山水之间的宁静之美,与苏轼的细腻描写形成对比,但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白塔铺歇马》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深厚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