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花寺寓居赠海岸上人》

时间: 2025-01-26 04:58:20

暂寄空门未是归,上方林榭独儒衣。

吾师不语应相怪,频惹街尘入寺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花寺寓居赠海岸上人 薛能 〔唐代〕 暂寄空门未是归,上方林榭独儒衣。 吾师不语应相怪,频惹街尘入寺飞。

白话文翻译: 暂时寄居在佛门并非真正的归宿,独自在上方的林中小屋穿着儒生的衣裳。 我的师父若不说话,应该会感到奇怪,我频繁地带着街市的尘土进入寺庙。

注释:

  • 暂寄空门:暂时寄居在佛门,指作者暂时居住在寺庙中。
  • 未是归:并非真正的归宿。
  • 上方林榭:指寺庙中高处的林中小屋。
  • 独儒衣:独自穿着儒生的衣裳,表明作者的身份和心境。
  • 吾师:指寺庙中的师父。
  • 不语应相怪:若不说话,应该会感到奇怪。
  • 频惹街尘:频繁地带入街市的尘土,暗示作者与世俗的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反映了作者在寺庙暂居时的心境和对世俗的牵挂。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暂时寄居于云花寺时所作,表达了他虽身处佛门,但心系世俗,未能完全放下尘世情感的复杂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佛门与世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首句“暂寄空门未是归”直接点明了作者对佛门的态度,即虽然暂时寄居,但并非真正的归宿。第二句“上方林榭独儒衣”则通过描绘作者独自穿着儒衣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他与佛门的距离感。后两句“吾师不语应相怪,频惹街尘入寺飞”则生动地描绘了作者频繁地带入街市尘土的行为,暗示了他对世俗的牵挂和无法完全割舍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在佛门与世俗之间的徘徊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暂寄空门未是归”:表达了作者对佛门的暂时寄居态度,暗示他并未完全接受佛门的生活。
  • 第二句“上方林榭独儒衣”:通过描绘作者独自穿着儒衣的形象,强调了他与佛门的距离感。
  • 第三句“吾师不语应相怪”:设想师父若不说话,应该会感到奇怪,暗示作者的行为与佛门的要求不符。
  • 第四句“频惹街尘入寺飞”:生动地描绘了作者频繁地带入街市尘土的行为,暗示了他对世俗的牵挂。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佛门与世俗,突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拟人:“吾师不语应相怪”中的“应相怪”赋予了师父人的情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在佛门与世俗之间的徘徊与无奈,反映了他在精神上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 空门:象征佛门,与世俗形成对比。
  • 上方林榭:象征高洁宁静的佛门生活。
  • 儒衣:象征世俗的身份与情感。
  • 街尘:象征世俗的纷扰与牵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薛能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佛门的完全接受 B. 对世俗的完全放弃 C. 在佛门与世俗之间的徘徊与无奈 答案:C

  2. 诗中的“暂寄空门未是归”暗示了什么? A. 作者对佛门的完全接受 B. 作者对佛门的暂时寄居态度 C. 作者对世俗的完全放弃 答案:B

  3. 诗中的“频惹街尘入寺飞”暗示了什么? A. 作者对佛门的完全接受 B. 作者对世俗的牵挂 C. 作者对佛门的完全放弃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宁静心境。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世俗的淡然态度。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薛能的《云花寺寓居赠海岸上人》: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态度,但王维的诗更偏向于宁静与超脱,而薛能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有助于理解薛能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