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三首》
时间: 2025-04-27 14:48: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雨三首
作者: 吴潜 〔宋代〕
西抹东涂老不禁,
芙蓉洲畔更浮沈。
数茎半黑半丝发,
一寸忧晴忧雨心。
乌糤且欣将淅玉,
红莲何翅已抽簪。
小臣献谷秋尝了,
深密山林可访寻。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老了的我,无法抵挡西风和东雨的侵袭,
在芙蓉洲边,时常感到浮沉不定。
几根半黑半白的头发,
一寸心头却始终忧虑着晴天和雨天。
第二首:
乌糤(乌黑的雨)让我欢喜,像是细雨轻轻落下,
红莲的花瓣已然开放,仿佛翅膀已然抽出。
小臣带来秋日的谷物,已经品尝过,
在深密的山林里,还可以继续探访。
注释:
字词注释:
- 西抹东涂:指西风和东雨,形容气候变化。
- 芙蓉洲:指荷花盛开的地方,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
- 半黑半丝发:形容头发的颜色,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暗示年老。
- 忧晴忧雨心:忧虑天气的变化,反映诗人的心情。
- 乌糤:乌黑的雨,形容雨势的沉重。
- 红莲:指红色荷花,象征美丽与生机。
- 小臣献谷:小臣指臣子,献上秋天的谷物。
典故解析:
- 芙蓉:出自《诗经》,象征着美丽的女子或自然之美。
- 乌糤:在古诗中,常用来形容雨水的丰沛与滋养万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字守道,号阮亭。生于南宋时期,诗风清新自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景色,深受当时人的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吴潜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以及对人生变化的思考。诗中通过对雨的描写,隐喻人生的无常与忧虑。
诗歌鉴赏:
《喜雨三首》是吴潜以雨为主题的诗作之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全诗用意象丰富的语言描绘了雨水对自然界的滋润与影响,同时也抒发了个人的情感。
首联以“西抹东涂”开篇,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感伤。接着“芙蓉洲畔”则引入了自然美景,形成了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浮沉。这里的“半黑半丝发”生动地体现了诗人的衰老与忧虑,给人一种悲凉感。
第二联中“乌糤且欣将淅玉”则转向了对雨的欣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红莲的开放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即便在忧虑中,诗人依然能够感受到自然带来的愉悦和美好。最后,提到的小臣献谷则暗示了丰收的喜悦,反映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充分展现了吴潜作为宋代诗人的深厚艺术功底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抹东涂老不禁:描绘了风雨交加的自然景象,反映诗人对年老体衰的感慨。
- 芙蓉洲畔更浮沈:在美丽的自然中,诗人内心却感到不安与浮沉。
- 数茎半黑半丝发:隐喻诗人的衰老与生命的流逝。
- 一寸忧晴忧雨心: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天气变化的忧虑。
- 乌糤且欣将淅玉:尽管有忧虑,仍能在雨中找到欣喜。
- 红莲何翅已抽簪:描绘红莲开放,象征生命的美好。
- 小臣献谷秋尝了:表达对丰收的喜悦,反映生活的美好。
- 深密山林可访寻:强调探索自然的乐趣与可能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乌糤”比作雨,形象生动。
- 对仗:如“忧晴忧雨心”,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红莲何翅已抽簪”,赋予植物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雨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对生命的感悟,反映了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常,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生命和滋润,带来生机与希望。
- 芙蓉:象征美丽,暗示自然的纯净与美好。
- 红莲: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秋谷:象征丰收与安宁,表达对生活的感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抹东涂”是指什么? A. 风雨交加
B. 阳光明媚
C. 雪花飘落
D. 夕阳西下 -
“数茎半黑半丝发”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A. 青春常驻
B. 年老体衰
C. 事业有成
D. 家庭幸福 -
诗中提到的“红莲”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美好
B. 战斗的勇气
C. 失落的青春
D. 渴望的爱情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杜甫
-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写了雨的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的期盼,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的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粗略解读:
两首诗都通过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但吴潜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忧虑与哲思,而杜甫则强调了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吴潜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