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歌。雨夜》

时间: 2025-02-04 13:40:02

屋小茅干雨声大,自疑身著蓑衣卧。

兼似孤舟小泊时,

风吹折苇来相佐。

我有愁襟无可那,才成好梦刚惊破。

背壁残灯不及萤,重挑却向灯前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屋小茅干雨声大,自疑身著蓑衣卧。
兼似孤舟小泊时,风吹折苇来相佐。
我有愁襟无可那,才成好梦刚惊破。
背壁残灯不及萤,重挑却向灯前坐。

白话文翻译:

这间小屋虽然简陋,但雨声却是如此响亮,
我不禁怀疑自己是否穿着蓑衣在此安睡。
就像孤舟停泊在小河中,
风吹来折断了芦苇来作陪伴。
我心中充满忧愁,却无处诉说,
刚刚做的美梦就被惊醒了。
背靠着墙壁的残灯,比不上萤火虫的光亮,
我重新挑起灯火,坐在灯前思索。

注释:

  • 屋小:指房屋狭小,表现环境的简陋。
  • 茅干:指用茅草搭建的屋顶,象征贫困的居住条件。
  • 蓑衣:用来遮雨的衣服,代表诗人对雨夜的无奈。
  • 孤舟:借用孤舟的意象,表现孤独感。
  • 愁襟:忧愁的心情。
  • 惊破:梦被惊醒,表现内心的失落。
  • 残灯:灯光微弱,象征孤寂的环境。

典故解析:

  • 蓑衣:源于古代渔民常用的雨具,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 小泊:出自古诗中常用的意象,描绘孤独无助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龟蒙,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雨夜,作者身处简陋的小屋中,心中忧愁,借助环境描绘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矛盾。

诗歌鉴赏:

《五歌·雨夜》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雨夜的孤独与忧愁。诗的开头通过“屋小茅干雨声大”展现了简陋的环境和雨声的喧嚣,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接着,诗人以“自疑身著蓑衣卧”自嘲,表现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自嘲。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展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凉。

后面的“兼似孤舟小泊时”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意象,孤舟象征着漂泊无依的状态。诗人在此情境下感受到风的侵袭,隐喻生活中的艰辛与无助。接着,诗人用“我有愁襟无可那”表达了内心的愁苦,恰如“才成好梦刚惊破”,梦境的破碎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渗透着一种失落感。

最后两句“背壁残灯不及萤,重挑却向灯前坐”则通过描绘微弱的灯光与萤火虫的光亮,展现了诗人对光明和希望的渴望。尽管外在环境如此艰苦,诗人仍旧努力在灯下思考,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内心的挣扎,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屋小茅干雨声大:描绘了诗人身处的环境,屋子小且简陋,但雨声却非常响亮,形成强烈的对比。
  2. 自疑身著蓑衣卧:诗人自我怀疑,想象自己穿着蓑衣,表达对雨夜的无奈感受。
  3. 兼似孤舟小泊时:以孤舟作比,暗示内心的孤独和漂泊感。
  4. 风吹折苇来相佐:风吹动芦苇,象征着自然的陪伴,但也暗示了生活的动荡。
  5. 我有愁襟无可那:表达内心的忧愁,却无处倾诉。
  6. 才成好梦刚惊破:刚做的美梦被惊醒,暗喻生活的无常与失落。
  7. 背壁残灯不及萤:微弱的灯光比不上萤火虫的亮光,展现孤寂。
  8. 重挑却向灯前坐:重新点燃灯光,象征诗人努力寻求光明和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舟”比喻孤独的心境。
  • 对仗:如“背壁残灯不及萤”,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风吹动芦苇,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忧愁的深刻感受,以及在逆境中仍然追求光明与希望的坚定信念。诗中融入了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坚持自我与寻找希望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屋:象征生活的贫困与简陋。
  • 雨声:象征外部环境的压迫感。
  • 孤舟:象征孤独和无助。
  • 残灯:象征微弱的希望与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蓑衣”主要用来干什么?

    • A. 遮风
    • B. 遮雨
    • C. 保暖
    • D. 装饰
  2. 诗人“刚成好梦”后做了什么?

    • A. 继续睡觉
    • B. 被惊醒
    • C. 写诗
    • D. 听雨
  3. “背壁残灯不及萤”中“萤”指的是什么?

    • A. 萤火虫
    • B. 灯光
    • C. 星星
    • D. 月亮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现了孤独与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描绘了夜晚的思念与忧愁。

诗词对比: 陆龟蒙的《雨夜》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现出诗人对孤独的深刻感受,但陆龟蒙的诗更多地关注于内心的愁苦,而杜甫则着重于对亲情的思念,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陆龟蒙诗集》
  • 《情感与意象:唐诗中的抒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