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严侍御充东畿观察判官
作者: 刘长卿
洛阳征战后,君去问凋残。
云月临南至,风霜向北寒。
故园经乱久,古木隔林看。
谁访江城客,年年守一官。
白话文翻译:
在洛阳经历了战乱之后,我问你,那里是否凋零残败。云和月从南方升起,风和霜却向北方吹来,寒意逼人。故乡经历了长久的动乱,古老的树木遮挡着视线,只能隔着林子遥望。谁来探访这江城的客人,年年如一日守着一个小官职。
注释:
- 征战:战争、战斗的意思,这里指洛阳的战乱。
- 凋残:形容草木枯萎,景象惨淡。
- 云月临南:指天上的云和月亮从南方升起。
- 风霜:指寒冷的天气。
- 故园:指诗人自己的故乡。
- 隔林看:隔着林子远远地看过去。
典故解析:
- 洛阳:古代中国的都城之一,象征着繁华与荣光。
- 江城:通常指长江沿岸的城市,象征着远离故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长卿,字梦得,唐代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朋友的送别,表达了他对时局的不安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透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关怀。首句“洛阳征战后”,直接引入了背景,暗示了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接着“云月临南至,风霜向北寒”,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内心的孤寂和对时局的忧虑。故园的动乱使得诗人心中充满感慨,而“古木隔林看”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遥望与思念,古木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变迁,隔林则暗示了人与故乡之间的距离感和隔阂感。最后一句“谁访江城客,年年守一官”,以疑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担忧与期盼,呈现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情感。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体现了诗人对动荡时代的无奈和对友人的真挚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洛阳征战后,君去问凋残。”:诗人通过对洛阳战乱的回忆,感受到家乡的衰败,向友人询问情况。
- “云月临南至,风霜向北寒。”:描绘了南方的温暖与北方的寒冷,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对比与矛盾。
- “故园经乱久,古木隔林看。”:故乡经历了长时间的动乱,古老的树木隔着林子,诗人只能远远地看。
- “谁访江城客,年年守一官。”:诗人感到孤独,思念故乡,质疑是否有人会探访自己,表达内心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云月临南至,风霜向北寒”,工整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动荡时局的无奈,体现了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的关怀。
意象分析:
- 洛阳:象征繁华、荣光,现今却战乱不休。
- 云月:象征温暖、希望,代表着美好与宁静。
- 风霜:代表严寒与孤独,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 故园:象征归属与思乡之情。
- 古木:象征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洛阳”象征什么?
- A. 繁华与荣光
- B. 冷漠与孤独
- C. 乡愁
-
“云月临南至”中的“云月”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景象
- B. 人物形象
- C. 思乡情感
-
诗中“年年守一官”的含义是?
- A. 诗人过着安稳的生活
- B. 诗人感到无奈与孤独
- C. 诗人有很多朋友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刘长卿的《送严侍御充东畿观察判官》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刘长卿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时局的忧虑,而王之涣则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豪情。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的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刘长卿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