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

时间: 2025-01-24 06:18:19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

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

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
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
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白话文翻译:

你归来时,是否在这高峻的山峦间遇见我?
你从两肩并驾而来,向我拱手称赞我美好。
你茂盛时,是否在这山道上遇见我?
你从两匹壮马并驰而来,向我拱手称赞我可爱。
你兴旺时,是否在这山阳光下遇见我?
你从两只狼并驱而来,向我拱手称赞我优秀。

注释:

  • :你,通常用于称呼对方,表达敬意。
  • :归来,返回。
  • :高峻的山,象征险峻。
  • 并驱:并行而来,形容两者同时到达。
  • :拱手礼,表示尊重。
  • :分别意为美好、可爱、优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该诗作不详,属于先秦时期的作品,具体作者已不可考。先秦时期的诗歌多以《诗经》《楚辞》为代表,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创作背景:

此诗成形于一个重视人际关系和礼仪的社会环境,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欢喜与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子之还”作为开篇,反复提到“遭我乎峱之间”,给人以悬念,激起读者对归来的人的好奇心。通过描绘高山的环境以及与自然的对话,诗人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中多次出现的“并驱”与“揖我”,不仅体现了归来者的壮丽与气派,也表现出一种惬意的友好情感。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形成了和谐的音律感。比如“并驱从两肩兮”与“并驱从两牡兮”,相互映衬,增强了诗的节奏感。此种对仗不仅使诗歌更具美感,也使人感受到诗人与归来者之间深厚的情谊。

此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整个诗歌在表面上看似简单,但蕴含的情感却是深沉而丰富的,反映了古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询问归来的你是否在高山之间遇见我,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你从两肩并驾而来,向我表达赞美,体现了友人的高尚情操。
  •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在你茂盛时,是否在山道上遇见我,暗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 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你从两匹壮马并驰而来,这里表现了归来者的英俊气概。
  •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在你兴旺时,是否在阳光下遇见我,传达了对友人成功的祝愿。
  • 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你从两只狼并驱而来,暗示归来者的勇猛与豪气,赞美了他们的优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并驱从两肩”与“并驱从两牡”,形成对称美。
  • 拟人:将自然景色赋予人性,增强情感表达。
  • 比喻:用“狼”比喻勇猛的归来者,增加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开,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赞美,同时蕴含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山,象征险峻与挑战。
  • :代表支持与陪伴,体现友谊。
  • :象征勇猛,暗示归来者的气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子之还”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归来的友人
    • C. 自然
  2. 诗中提到的“峱”是什么的象征?

    • A. 平坦的道路
    • B. 高峻的山
    • C. 安宁的水面
  3. “并驱”在诗中表示什么?

    • A. 独自前行
    • B. 共同到达
    • C. 互相对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与《静夜思》相比,《还》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静夜思》则展现了李白对家乡的思乡之情。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内心情感,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先秦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