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时间: 2025-04-28 16:14:24

客楼坐阅帝居移,强赋愁边九日诗。

称寿无从辜菊把,避灾何处愧茱枝。

兴如陷贼蓝田月,吟到闻兵汉北时。

万里朔风将梦去,故园鸥鹭诉相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
作者: 罗公升 〔宋代〕

客楼坐阅帝居移,强赋愁边九日诗。
称寿无从辜菊把,避灾何处愧茱枝。
兴如陷贼蓝田月,吟到闻兵汉北时。
万里朔风将梦去,故园鸥鹭诉相思。

白话文翻译:

在客楼上,我观看着皇帝的宫殿迁移,强迫自己在愁苦的边缘写下这首九日的诗。
祝寿的时刻无法辜负了手中的菊花,避灾的时候又何处能让人不愧对那茱枝呢?
兴致如同被贼困住的蓝田月,吟咏到听闻汉北的战事时。
漫漫北风将我的梦境吹散,故乡的鸥鹭在诉说着我的思念。

注释:

  • 帝居移:指皇帝的居所迁移,暗示政治的动荡。
  • 强赋:勉强写作。
  • 称寿无从辜菊把:在重阳节时用菊花祝寿,作者感到无从承受。
  • 避灾何处愧茱枝:避开灾难的地方让人感到愧疚,茱枝指的是茱萸,重阳节时佩戴的植物。
  • 兴如陷贼:兴致被外界因素压制,像被贼人困住。
  • 蓝田月:蓝田指的是蓝田玉,月亮比喻清白美好,说明心情被压抑。
  • 汉北时:指的是汉朝北方的战争,暗示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 万里朔风:北方的寒风,象征着孤独与思乡之情。
  • 故园鸥鹭:故乡的鸥鹭,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公升是宋代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时,诗人因身处异地,感到对故乡的思念与节日的孤独,表达了对时局和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九日》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的诗作,通过描绘重阳节的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即以“客楼坐阅帝居移”引出主题,显示出诗人身处权力中心却感到孤独和愁苦。随着诗句的逐渐推进,诗人将个人情感与社会动荡紧密结合,得以展现出一种苦涩的美感。

诗中“称寿无从辜菊把,避灾何处愧茱枝”两句,体现了重阳节的祝寿习俗,但又夹杂着对生命脆弱的叹息,表现出诗人深沉的思考与情感。这种对比使得整个诗篇在欢庆与忧愁之间摇摆,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后面几句“万里朔风将梦去,故园鸥鹭诉相思”则将诗人的思乡情愈加浓烈,北风的冷酷与故乡鸥鹭的温柔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诗的情感基调。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九日》不仅是一首节日的诗,更是一曲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客楼坐阅帝居移:在客楼中,目睹皇宫的变化,暗示政局动荡。
    • 强赋愁边九日诗:在忧愁中勉强写下九日的诗,显示出诗人的无奈。
    • 称寿无从辜菊把:在重阳节用菊花祝寿,但心中却感到难以承受。
    • 避灾何处愧茱枝:对于避灾的无奈与茱萸的心情交织。
    • 兴如陷贼蓝田月:兴致被压制,像被贼囚禁的月亮。
    • 吟到闻兵汉北时:吟咏到战事的消息,心中愁苦加深。
    • 万里朔风将梦去:北风将梦想吹散,象征孤独。
    • 故园鸥鹭诉相思:对故乡的思念通过鸥鹭传达出来。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兴如陷贼”,用贼掳掠比喻兴致的压制。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如“故园鸥鹭诉相思”。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身世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折射出对人生无常与社会动乱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菊花:象征重阳节的祝寿与长寿。
  • 茱萸:避灾的象征,代表着人们的祈愿。
  • 蓝田月:象征纯洁与美好,然而被困住暗示人生的无奈。
  • 鸥鹭:故乡的象征,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写作《九日》的原因是什么?

    • A) 祝寿
    • B) 思念故乡
    • C) 政治动荡
    • D) 以上皆是
  2. “兴如陷贼蓝田月”中的“贼”指的是什么?

    • A) 盗窃者
    • B) 生活的困扰
    • C) 自然灾害
    • D) 战争
  3. 诗中提到的“菊花”在重阳节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祝寿
    • B) 祭奠
    • C) 祈愿
    • D) 叹息

答案

  1. D) 以上皆是
  2. B) 生活的困扰
  3. A) 祝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表现同样的思乡与人生感慨。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对兄弟的思念。

诗词对比

  • 《九日》 vs. 《登高》:两者均在重阳节写作,表达的情感相似,但《九日》更注重社会动荡的背景,而《登高》则侧重个人的孤独与思乡。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