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绝句》

时间: 2025-01-26 00:36:53

只余三日便清和,尽放春归莫恨他。

落尽千花飞尽絮,留春肯住欲如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只余三日便清和,
尽放春归莫恨他。
落尽千花飞尽絮,
留春肯住欲如何。

白话文翻译:

只剩下三天春天就要离去了,
不要怨恨春天的归去。
花儿全都凋落,柳絮也随风飘散,
要留住春天又该如何呢?

注释:

  • 只余:只剩下。
  • 清和:指温暖而宜人的天气。
  • 尽放:全部放开,送走。
  • 莫恨:不要怨恨。
  • 落尽:全都落下。
  • 千花:各种花朵。
  • 飞尽:纷纷飘飞,形容柳絮等随风而去。
  • 留春:留住春天。
  • 肯住:愿意停留。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涉及某一典故,但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无奈与深情,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末,作者感受到春天即将结束的惆怅与不舍,反映了古代文人在春季时节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绝句》是一首短小却情感丰富的绝句,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无奈与惋惜。诗的开头“只余三日便清和”,以简洁的笔触点出了春天的即将结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感。紧接着的“尽放春归莫恨他”,则是对春天离去的释然,既有对春天的留恋,也有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后两句“落尽千花飞尽絮,留春肯住欲如何”更是深刻,描绘了春天的花朵与柳絮在风中飘散的场景,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此时,诗人不仅在感叹春天的逝去,同时也在思考留住春天的可能性,然而结尾的“欲如何”又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哲思,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和哲理性,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只余三日便清和:春天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清新和宜人,暗示春天的离去。
  2. 尽放春归莫恨他:春天的归去是自然规律,不必对其心存怨恨。
  3. 落尽千花飞尽絮:描绘春天的花朵已经凋零,柳絮随风飘散,象征着春天的短暂。
  4. 留春肯住欲如何:留住春天是无奈的,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落尽千花,飞尽絮”,展现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春天似乎具有人性,能选择离去或留驻。
  • 象征:花与柳絮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短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逝去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和对自然规律的接受,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惆怅与释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希望与美好。
  • :代表春天的繁华与短暂。
  • 柳絮:象征着飘散的时光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只余三日便清和”意指什么? A. 春天即将来临
    B. 春天即将结束
    C. 夏天即将来临

  2. 诗人如何看待春天的离去? A. 愤怒
    B. 释然
    C. 悲伤

  3. 诗中“落尽千花飞尽絮”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繁华
    B. 春天的结束
    C. 春天的到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杨万里的诗更侧重于对春天的描绘与感慨,而李白则是对月夜的思念。两者都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但情感表达却各具风格。杨万里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李白则通过对月的描写引发思乡之情。